【梨茎蜂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10毫米,翅展13~16毫米,体黑色,有光泽。触角丝状,黑色。口器、前胸背板后缘、中胸侧板、后胸两侧及后胸背板后缘均为黄色。翅透明,翅脉黑褐色。足黄色,基节基部、腿节基部和附节均为褐色。雌虫腹部末端的产卵器锯状。卵为长椭圆形,白色,半透明,略弯曲。老熟幼虫白色,体长8~11毫米,身体略扁。头淡褐色,头、胸部略向下弯,尾端上翘。胸足极小,无腹足。蛹为裸蛹,长约10毫米,初期为乳白色,渐变为黑色。 【梨茎蜂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被害枝橛下二年生小枝内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化蛹,梨树花期时
云斑天牛又名白条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分布于江西、山东、安徽、广东等省;为害油桐、乌柏、栗(栎)类,泡桐、杨、柳、榆、桑、梨等树种。 【梨云斑天牛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2-65毫米,体宽9-20毫米。体黑色或黑褐色,密被灰白色绒毛。前胸背板中央有一对近肾形白色或桔黄色斑,两侧中央各有一粗大尖刺突。鞘翅上有排成2-3纵行10多个斑纹,斑纹的形状和颜色变异很大,色斑呈黄白色、杏黄或桔红色混杂,翅中部前有许多小圆斑,或斑点扩大,呈云片状。翅基有颗粒状光亮瘤突,约占鞘翅的1/4。触角从第二节起,每节有许多细齿;雄虫触角超出体长3-4节,雌
梨眼天牛又名梨绿天牛、琉璃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 【梨眼天牛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0mm,宽3~4mm,体小略呈圆筒形,橙黄或橙红色。鞘翅呈金属蓝色或紫色,后胸两侧各有紫色大斑点。全体密被长细毛或短毛,头部密布粗细不等的刻点。复眼上下完全分开成2对。触角丝状11节,基节数节淡棕黄色,每节末端棕黑色。雄虫触角与体等长,雌虫略短,腹面被缨毛,雌虫较长而密,柄节密布刻点,端区具片状小颗粒。额宽大于长,密布刻点,粗细不等。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前、后各具一条横沟,两沟之间助中区隆凸,似瘤突,两侧各具一小瘤突,中部瘤突具粗刻点,鞘翅
主要为害梨、一桃,以幼虫蛀食枝、干皮部及木质部,发生严重的梨园,造或树势衰弱,甚至全树枯死,是梨树毁灭性的害虫之一。 【梨小吉丁虫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20毫米,暗绿色,有金属光泽。体扁平,触角黑色锯齿状,头部截齐,前胸背板由前向后逐渐宽大。头、前胸背及翅鞘上都有蓝黑色小长条纹,两翅膀边缘具金黄色光泽。 卵:椭圆形,长2毫米,宽1l-4毫米,乳白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7-32毫米;乳白色,全体略呈扁平。头小半缩于前胸,胸部宽大,前胸背板硬而平滑,上有人字形凹纹。腹部细长,各节呈长方形,尾节末端细
【学名】 Lampra limbata鞘翅目,吉丁甲科。全国各梨产区均有发生。 【寄主】 梨、桃、苹果、杏、山楂、樱桃等。 【为害特点】 以幼虫在枝干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蛀食。被害处外表常变褐至黑色,后期纵裂,削弱树势,易出现红叶,叶片小,严重时出现死枝或死树。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l3一17毫米,全体翠绿色,有金属光泽,体扁平。触角锯齿状,黑色。鞘翅上有数条蓝黑色断续的纵纹,前胸背板有5条黑色纵纹,中间l条明显。卵长约2毫米,椭圆形,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老龄幼虫体长30一36毫米,扁平状,由乳白色渐变为黄褐色。头部小,暗褐色。前胸膨大,背板
【梨金缘吉丁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3~18mm,体系绿色,具金色金属光泽。体纺锤状,密布刻点。触角黑色锯齿状。复眼肾形褐色,头顶少央具倒Y形纵纹。前胸背面具5条蓝色纵纹,中央一条粗而显。鞘翅具10余条纵沟,纵列黑蓝色斑略隆,翅端锯齿状。前胸背板和鞘翅两侧缘具金红色纹带,故称金缘。雌虫腹末端浑圆,雄则深凹。 卵:扁椭圆形,长约2mm,初乳白、后渐变黄褐色。 幼虫:老熟体长约33mm,体扁平黄白色,无足,头小黄褐色,胴部前节宽大,体狭长,末节浑圆,前胸背中央具一深色倒V字形凹纹,腹中央有一纵列凹纹,各腹节两侧各具一弧形凹纹。 蛹:体长约
【学名】 Latoia lepida (Cramer)鳞翅目刺蛾科。分布于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四川、云南。 【寄主】 茶、油茶、油桐、苹果、梨、柿、芒果、桑、核桃、咖啡、刺槐等。 【为害特点】 幼虫食害叶片,低龄幼虫取食表皮或叶肉,致叶片呈半透明枯黄色斑块。大龄幼虫食叶呈较平直缺刻,严重的把叶片全部吃光,影响茶树生长和茶叶质量、产量。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一17mm,翅展3540mm,头顶、胸背绿色。胸背中央具1条褐色纵纹向后延伸至腹背,腹部背面黄褐色。雌蛾触角基部丝状,雄蛾双栉齿状。雌、雄蛾触角上部均为短单相齿状,前翅绿色,肩角处有1块深褐色尖
【学名】 Rhynchite foveipennis鞘翅目,象甲科。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省均有发生。 【寄主】 梨、苹果、花红、山楂、杏、桃等。 【为害特点】 成虫、幼虫都为害,成虫取食嫩芽,啃果皮果肉;并于产卵前咬伤产卵果的果柄,造成落果。幼虫于果内蛀食,使被害果皱缩或成凹凸不平的畸形果。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14毫米,暗紫铜色,头部全长与鞘翅纵长相似,雄虫头管先端向下弯曲;雌虫头部较直。卵椭圆形,长 1.5毫米左右,表面光滑,初乳白色,渐变乳黄色。幼虫体长12毫米左右,乳白色,体表多横皱,略向腹面弯曲,头部小,大部缩入前胸内
【学名】 Schizaphis piricola同翅目,蚜科。全国各梨区都有分布。 【寄主】 梨、园艺作物。 【为害特点】 若虫和成虫刺吸梨叶汁液,于叶面为害,以梢顶嫩叶受害较重,新生梢停止生长,叶片由背面向正面纵卷,呈半圆形或筒状,不再展开,叶背面增生皱缩,被害叶片干枯脱落。早落叶梨树树势衰弱,产量降低,而且梨木虱很易钻入蚜虫卷叶内为害,很不易防治。 【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毫米,体绿色或黄褐色,额瘤不明显,复眼红褐色,口器黑色,伸达中足基部,触角丝状6节,端部黑色,第5节末端有一感觉孔,足黑褐色,腹管长大,黑色,末端收缩。尾部圆锥
【学名】 Latoia co nsocia Walker鳞翅目刺蛾科。国内各地几乎均有发生。 【寄主】 苹果、梨、桃、李、杏、梅、樱桃、枣、柿、核桃、珊瑚、板栗、山楂等。 【为害特点】 幼虫取食叶片。低龄幼虫取食叶肉,仅留表皮,老龄时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有时仅留叶柄,严重影响树势。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6mm,翅展约36mm。触角棕色,雄栉齿状,雌丝状。头和胸部绿色,复眼黑色,雌虫触角褐色,丝状,雄虫触角基部2/3为短羽毛状。胸部中央有1条暗褐色背线。前翅大部分绿色,基部暗褐色,外缘部灰黄色,其上散布暗紫色鳞片,内缘线和翅脉暗紫色,外缘线暗褐色。
梨瘿蚊(Contariniapyrivora)昆虫名,属双翅目,瘿蚊科,又名梨蚜蛆。在我国北方发生较多,10年前开始在南方梨区发生,由于其危害状与蚜常害有点类似,而且防治非常困难,有许多果农又误以为是蚜虫,按蚜虫方法防治,效果更差。近几年发生和危害呈加重趋势,几乎每个梨园都有危害,已成为最玩固的梨树害虫。在中国梨区均有发生,以幼虫为害梨蚜和嫩叶,在梨叶正面叶缘吸食汁液,使叶片皱缩、变脆,并纵向向内卷成紧筒状,叶肉组织增厚,变硬发脆,直至变黑,枯萎脱落。 【形态特征】 雄成虫很小,体长约1.213mm,翅展约3.5mm,体暗红色头部小,前翅具蓝紫色闪
【学名】 Stephanitis nashi Esaki et Takeya半翅目网蝽科。分布于河北、东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湖北、油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台湾、江西等地。 【寄主】 梨、苹果、花红、槟沙果、沙果、海棠、山楂、桃、李、杏、樱桃等多种植物。 【为害特点】 成虫多静伏于叶背吸食,受惊则飞。成虫产卵于叶背主脉旁的组织中,卵上覆盖有黑色胶状物。刚孵化若虫雪白,以后颜色加深。若虫群集,孵化后即在该叶上取食。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85~3.37 mm,体扁暗褐色,头小红褐色。触角丝状浅黄褐色,4节,其中第3节特长,第4节端部呈扁
扁刺蛾(Thosea sinensis)昆虫名,属鳞翅目,刺蛾科。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地区以及四川、云南、陕西等省均有发生,黄河故道以南、江浙太湖沿岸及江西中部发生较多。除为害枣外,还危害苹果、梨、桃、梧桐、枫杨、白杨、泡桐等多种果树和林木。幼虫主要为害叶片,12龄幼虫只咬食叶背表皮及叶肉,3龄以后将叶片咬食成缺刻,严重时将叶片全部蚕食光,仅残留叶柄及主脉。 【形态特征】 雌成虫全体灰褐色,腹面及足色较深;触角丝状,基部十数节呈栉齿状。雄成虫栉齿发达,前翅灰褐微带紫色,中室前有一明显的暗紫色宽横带,自前缘近顶角处向后缘中部倾斜
花壮异蝽(Urochela lutevaria)又叫梨椿象,俗称臭大姐、臭板虫属半翅目,蝽科。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安徽、江苏、江西、云南等省,仅局部地区为害较重,是梨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寄主: 梨、苹果、樱桃、杏、李、桃等。以成虫和若虫常群集枝干上吸食汁液,亦可为害果实和叶片,常使梢和叶片枯萎,严重时枝条枯死,排泄和分泌的油亮黏液常诱致煤污病发生,影响光合作用,削弱树势,果实被害多呈凹凸不平的畸形果,不能食用。 【形态特征】 成虫体扁平,褐绿色,头部黑褐色,触角5节。前胸背板近前缘处一黑色八字纹。卵椭圆形,
梨叶肿瘦蜡(Briophyespyri)属蜱螨目,瘿螨科。异名梨潜叶壁虱、梨叶肿
【症状】 : 梨黄卷蛾幼龄食害嫩叶、新芽,稍大卷叶或平叠叶片或贴叶果面,食叶肉呈纱网状和孔洞,并啃食贴叶果的果皮,呈不规则形凹疤,多雨时常腐烂脱落。 【形态特征】 梨黄卷蛾形态特征 成虫 雌体长10~13(mm),翅展20~30(mm),头胸部淡紫褐色。中胸后缘具竖立的1大簇黑褐色鳞毛,腹部灰色,第2、3节背面各具背穴1对。触角丝状,下唇须上翘,第2节背面平滑、腹面粗糙;复眼球状黑褐色。前翅前缘近顶角处下凹,外缘在顶角下明显凹入,顶角凸出;前翅黄褐至淡赭褐色,翅上网状纹及各斑纹深褐色,网状纹特别明显,中带下半部色浅,端纹大与中带几乎相连;顶角
【症状】: 成虫 体长约14mm,翅展32~46mm。头部及胸部棕灰色杂黑白毛;额棕灰色,有一黑条;跗节黑色间以淡褐色环;腹部背面浅灰色带棕褐色,基部毛簇微带黑色;前翅暗棕色间以白色,基线为一黑色短粗条,末端曲向内线,内线为双线黑色波曲,环纹灰褐色黑边,肾纹淡褐色,半月形,有一黑条从前缘脉达肾纹,外线双线黑色,锯齿形,在中脉处有一白色新月形纹,亚 端线白色,端线白色,外侧有一列三角形黑斑,缘毛白褐色;后翅棕黄色,边缘较暗,缘毛白褐色。 幼虫 体长约30mm,黑褐色,背线为黄白色点刻及黑斑一列,亚背线有一列白点,气门上线灰褐色,气门下线
【症状】 :成虫产卵锯掉春梢,幼虫于新梢内向下蛀食,致受害部枯死。是为害梨树春梢的重要害虫,影响幼树整形和树冠扩大。 【病原】 :葛氏梨茎蜂在河北年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当年受害枝内作茧越冬,翌年3月间化蛹,4月羽化,一般于鸭梨盛花后5天,新梢抽出5-6厘米时开始在嫩梢上产卵、为害,盛花后10天,新梢大量抽出时进入产卵盛期,产卵时在新梢6厘米上下处锯梢产卵,产卵后常把锯口下第1个芽锯死,接着再锯下边l-2个叶,仅留叶柄。成虫白天活动,早晚和夜间停息在树冠下部新梢的叶背面,无趋光、趋化性。天敌主要有啮小蜂。梨茎峰在河北、北京等地2年发生l
【症状】 :果红裙扁身夜蛾以幼虫取食葡萄的叶片与果皮为害。初龄幼虫啃食叶肉残留表皮,使叶片呈纱网状,稍大则蚕食叶片呈缺刻或孔洞,同时取食要皮。成虫体长20-21毫米,翅展48-50毫米。头部及胸部棕褐色。腹部灰褐色。前翅暗赭色微带紫色,基线双线黑色,内一线粗而浓黑,内线双线黑色、锯齿形,外一线粗,环状白色扁圆,中线黑棕色、模糊,外线双线黑色、后半锯齿形,环纹与外线有一黑条相连,外线前端外侧有一灰黄纹。后翅红赭色,顶角区稍带棕色。卵半球形,淡黄色,近孵化时成深红色。老熟幼虫体长39-42毫米,青绿色,背线白色,亚背线黄白色,气门线青
【症状】 :幼虫蛀干和根,低龄多在根颈处群集蛀食皮层,稍大分散蛀入木质部和根部为害,削弱树势易风折,重者整株枯死。 【病原】 :成虫雄蛾体长28-42毫米,翅展60-67毫米。体灰褐色;触角单栉状,中部栉齿宽,未端渐小;冀片及头顶毛丛鲜黄色,翅基片、胸部背部土褐色;后胸具1条黑横带。前翅灰褐色,基半部银灰色,前缘生8条短黑纹,中室内3/4处及稍向外具2条短横线;翅端半部褐色,横条纹多变化,一般在臀角Cu2脉末端有伸达前缘并与其垂直黑线1条,亚外缘线一般较明显。雌蛾翅展66-82毫米,触角单栉状,体翅灰褐色。卵近卵圆形,长1.5毫米,宽1毫米,表面
【症状】 : 梨树白星花金龟主要以成虫食幼叶、芽、花及果实。幼虫为腐食性,一般不为害植物。为害苹果、梨、桃、李、杏、樱桃、葡萄、柑橘等。 体长:18~22mm,宽11~13mm.体色多为古铜色或黑紫铜色,有光泽;前胸背板、鞘翅和臀板上有白色绒状斑纹;前胸背板上通常有2~3对或排列不规则的白色绒斑。体型中等,体长17~24毫米,体宽9~12毫米。椭圆形,背面较平,体较光亮,多为古铜色或青铜色,有的足绿色,体背面和腹面散布很多不规则的白绒斑。唇基较短宽,密布粗大刻点,前缘向上折翘,有中凹,两侧具边框,外侧向下倾斜,扩展呈钝角形。触角深褐色,雄虫
【病原】 : 醋栗褐卷蛾成虫体长7-10毫米,翅展18-23毫米,体黄褐色,前翅淡褐色,布满均匀的褐色细网状纹,基斑、中带及端纹均较宽,褐色,端纹斜伸至臀角,故名三带卷叶蛾。前翅前缘中部比较凸出,雄尤明显;后翅淡黄褐至灰褐色。下唇须前伸,触角丝状,第2节有凹陷,复眼球形、黑色。卵长0.8毫米,扁椭圆形,初淡黄后变淡黄绿色。幼虫体长14-18毫米,略扁,头淡黄绿色微褐,单眼区黑色;体背绿至暗绿色,体侧和腹面淡黄绿色,各体节毛瘤明显,同体色,上生黄白色长刚毛,腹节背面4个毛瘤呈梯形排列。初孵幼虫体长1.5毫米,头黑色,体淡黄白色。蛹长9-12毫
【症状】 :梨杨枯叶蛾,中文别名;柳星枯叶蛾、白杨毛虫、杨柳枯叶蛾,白杨枯叶蛾等。鳞翅目,枯叶蛾科。幼虫主要寄生杨、柳、栎、苹果、梨、杏、桃、李、樱花、梅花等。 【病原】 :成虫体长25-40毫米,翅展40-85毫米,雄较小;全体黄褐色,腹面色浅,头胸背中央具暗色纵线1条。口吻退化,复眼黑色球形,触角双栉状,雄栉齿较长。前翅窄,外缘和内缘波状弧形;翅上具5条黑色波状横线;近中室端具l黑色肾形小斑。后翅宽短、外缘弧形波状,翅上有黑横线3条;前、后翅布有稀疏黑色鳞毛。卵长约1.5毫米,白色近球形,上有绿至黑色不规则斑纹。幼虫体长100毫米左右
【症状】 :初龄幼虫啃食叶肉,仅留表皮,呈罗底状,稍大后把叶食成缺刻或仅残留叶柄,严重时把叶片吃光,造成二次开花。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一代。以蛹生树冠下1至18厘米土中越冬。翌年7月上旬至8月上旬羽化,7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较强,常产卵于叶背,单层排列,密集成块。卵期约7天。8月上旬幼虫孵化,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啃食叶肉呈灰白色透明网状,长大后分散危害,白天不活动,早晚取食,常把整枝、整树的叶子蚕食光,仅留叶柄。幼虫受惊有吐丝下垂的习性。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幼虫期。幼虫5龄,幼虫期平均40天,老熟后,陆续入
【症状】 :若虫和雌虫刺吸枝干、果实汁液,致受害枝变紫黑色或引致煤污病,叶片变小变黄,严重的枝干枯死。受害果在梗洼或萼洼处形成红色点刻或畸变。 【病原】 :昆明年生1代,以雌成虫越冬,2月下-7月下旬产卵,3月下-5月上旬进入盛期;3月下-8月下若虫孵化,5月上-6月中旬进入盛期;8月下至翌年9月中旬为雌成虫发生期,11月至翌年6月为盛期;8月中-9月下旬雄虫发生,8月下-9月进入盛期。每雌平均产卵50.4粒,若虫于3月底孵化,分散至枝上,当即固定,体色由红褐色变为紫红至黑色,同时分泌蜡质介壳,此过程约15天。 【防治方法】: (1)调运苗木、接穗和砧木
【症状】 : 旋古毒蛾低龄啃食叶肉,稍大食成缺刻。 【病原】 :旋古毒蛾成虫雄体长9-12毫米,翅展22-32毫米。雌体长11-13毫米,翅展30-42毫米。有翅雌虫头、胸浅黄色,腹部灰黄色。复眼黑色。触角短羽状,干灰白色,柿齿黄褐色。前翅黄白略带黄褐,内线至翅基部具黑褐色纵椭圆形斑1个,内、外线黄褐色,外线波浪形。近臀角有一白斑。后翅浅黄白色。有些雌翅退化,体肥大,不能飞行。雄体暗褐,触角羽状。前翅黄褐,中部色深,翅斑纹似雌蛾。卵扁圆形,直径约0.7毫米,浅灰黄色。幼虫体长30-40毫米,头黑褐,体暗褐,腹面黄褐,背线黑色,亚背线鲜黄色。前胸背
【症状】 : 梨树旋目夜蛾为吸果害虫,成虫喙端膜质状,缺乏刺穿健康果皮能力,从果皮伤口或坏腐处吸食果汁,果实被害后加速腐烂、脱落。幼虫食叶。 【病原】 :成虫体长2l-23毫米,翅展60-62毫米,雌雄体色不一。雌灰褐色,颈板黑色,1-6腹节背面各有1黑褐色斑纹,向后渐小,余部红色。前翅蝌蚪形黑斑尾部与外线近平行,伸至后缘中部,与外线间尚有1条平行波状黑色短线。外线波状黑色,其外侧有4条波状黑色线。前缘基部有1条淡灰黄色斜线,翅中部内外线间具一条通过蝌蚪状纹平行于前缘的黑色宽纵带,带前后有灰黄白色纵带。后翅具淡黄色中带,内侧生3条黑色横带
【症状】 : 茸喙丽金龟昆虫名,属鞘翅目,丽金龟科。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和美国的夏威夷等。主要危害葡萄、山楂、柿、苹果、梨、桃、枣、板栗及菜豆、大豆、玉米等。该虫食性较杂且食量较大,成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幼虫为害植物地下组织。成幼虫危害苗木根部,化蛹深度浅。成虫食量较大,在短时间内可将叶片吃光,只留叶脉,呈经络状。 【病原】 :茸喙丽金龟成虫体长l0-13.5毫米,宽5.0-6.3毫米,长椭圆形,后部稍阔,体稍扁平,头、前胸尤显著。背部深褐色,腹面棕褐色,略具光泽,全体密布黄白色针状毛和刻点。头部大,头面微隆拱;唇基前缘上卷褶明
【症状】 :铜绿丽金龟以成虫危害果树叶片,使被害叶片残缺不全,受害严重时整株叶片全被食光,仅留叶柄。幼虫食害果树根部,但危害性不大。 【病原】: 1.成虫 成虫有趋光性和假死性,昼伏夜出,产卵于土中。 2.幼虫 幼虫在土壤中钻蛀,为害地下根部。 特点:1.发生世代 每年发生1代。 2.越冬 以幼虫在土中越冬。 3.发生时期 春季土壤解冻后,幼虫开始由土壤深层向上移动。4月中下旬,当平均地温达14℃左右时,大部分幼虫上升到地表,取食植物的根系。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虫做土室化蛹。6月上旬出现成虫。成虫发生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 【防治方法】: 1.
【症状】 :日本小蠹微小至小形,体长1~9毫米,宽短,圆筒形。头部的一部分向下方延长成较短的头管,象鼻部分短而不甚明显。触角短,锤状,呈膝状弯曲,末端3节膨大。前胸背板大,长度约占体长的l/3以上,前端收狭。外咽片消失,仅存1条外咽缝;无上唇;下颚须3节,节间僵直不能活动;足胫节有齿,跗节5节,其中第4节甚小,成为假4节,末节长。鞘翅长,盖过腹末,表面有粗大的刻点条纹。腹板可见56节,腹部末节通常平切状。有发达的几丁质前胃。体多为黑色或褐色,被毛。幼虫无足式,似象甲幼虫。多数种类为林木重要害虫,成虫和幼虫蛀食树皮或木质部,形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