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褐边绿刺蛾
【学名】 Latoia consocia Walker鳞翅目刺蛾科。国内各地几乎均有发生。【寄主】 苹果、梨、桃、李、杏、梅、樱桃、枣、柿、核桃、珊瑚、板栗、山楂等。【为害特点】 幼虫取食叶片。低龄幼虫取食叶肉,仅留表皮,老龄时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有时仅留叶柄,严重影响树势。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6mm,翅展约36mm。触角棕色,雄栉齿状,雌丝状。头和胸部绿色,复眼黑色,雌虫触角褐色,丝状,雄虫触角基部2/3为短羽毛状。胸部中央有1条暗褐色背线。前翅大部分绿色,基部暗褐色,外缘部灰黄色,其上散布暗紫色鳞片,内缘线和翅脉暗紫色,外缘线暗褐色。腹部和后翅灰黄色。卵扁椭圆形,长1.5mm,初产时乳白色,渐变为黄绿至淡黄色,数粒排列成块状。幼虫末龄体长约25mm,略呈长方形,圆柱状。初孵化时黄色,长大后变为绿色。头黄色,甚小,常缩在前胸内。前胸盾上有2个横列黑斑,腹部背线蓝色。胴部第二至末节每节有4个毛瘤,其上生一丛刚毛,第四节背面的1对毛瘤上各有3~6根红色刺毛,腹部末端的4个毛瘤上生蓝黑色刚毛丛,呈球状;背线绿色,两侧有深蓝色点。腹面浅绿色。胸足小,无腹足,第一至七节腹面中部各有1个扁圆形吸盘。蛹长约15mm,椭圆形,肥大,黄褐色。包被在椭圆形棕色或暗褐色长约16mm,似羊粪状的茧内。【生活习性】 在广西一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枝叶间或表土层的土缝中结茧越冬,翌年4-5月化蛹和羽化为成虫。扁刺蛾第一代幼虫出现于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二代于8月中旬至9月下旬。青刺蛾第一代幼虫出现于6月上旬至7月下旬,第二代于8月至9月上、中旬。褐刺蛾的第一代幼虫出现于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二代于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由于各地气温不同,有些地区在第二代老熟幼虫结茧较早,当年还可化蛹和羽化,并产生第三代幼虫。成虫出现于春、夏二季,生活在低、中海拔山区。
【防治方法】1. 人工防治:幼虫群集为害期人工捕杀; 2. 黑光灯防治: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 生物防治:秋冬季摘虫茧,放入纱笼,保护和引放寄生蜂;用每g含孢子100亿的白僵菌粉0.5~1kg,在雨湿条件下防治l~2龄幼虫;紫姬蜂、寄生蝇 4. 药剂防治:幼虫发生期及时喷洒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50 %马拉硫磷乳油、25 %亚胺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30%乙酰甲胺磷乳油、90%巴丹可湿性粉剂等900~1000倍液。此外还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14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5000倍液、2.5%鱼藤酮300~400倍液、52.25%农地乐乳油1500~2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