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二叉蚜形态特征】: 成虫:①无翅孤雌蚜体卵圆形,长2.0mm,宽1.0mm。黑色、黑褐色或红褐色;胸、腹部色稍浅;腹部无斑纹;触角第1、2节及其他节端部黑色,喙端节、足除胫节中部外其余全骨化灰黑色;腹管、尾片、尾板及生殖板黑色。头部有皱褶纹;中额瘤稍隆,额瘤隆起外倾;触角长1.5mm,有瓦纹;喙超过中足基节;胸背有网纹;中胸腹岔短柄。足光滑,腿节有卵圆形腺状体,后足胫节基部有发音短刺一行。腹部背面微显网纹,腹面有明显网纹;气门圆形,骨化灰黑色;缘瘤位于前胸及腹部1节以上,第7节缘瘤最大。腹管长筒形,基部粗大,向端部渐细,有微瓦纹,
【柑橘蚜虫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虫体长1.3毫米,全身漆黑色,触角灰褐色,复眼红黑色,腹部末端腹管呈管状,尾片上生丛毛。有翅胎生雌成虫与无翅型相似,翅2对,白色透明,前翅中脉分三叉,翅痣淡黄褐色。若虫体褐色,有翅型若虫3、4龄时翅芽显现;无翅雄蚜与雌蚜相似,后足胫节特别膨大。有翅雄蚜与雌蚜相似,唯触角第3节上有感觉圈45个。 【柑橘蚜虫发生规律】: 一年可发生20代左右,终年可进行孤雌繁殖,没有休眠现象。由于只为害幼嫩组织的新梢嫩叶、花蕾、幼果等,因此,当3月中旬至4月上旬芦柑春梢抽发、花蕾抽生时就开始为害。橘蚜繁殖的最适宜温度
属同翅目,粉虱科。分布北京、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 【柑橘粉虱形态特征】: 1)成虫:雌虫体长1.2mm,雄虫1mm左右,体淡黄色,全体覆有白色蜡粉,复眼红褐色,翅白色。 2)卵:长0.22mm,椭圆形,淡黄色,具短柄附着于叶背。 3)幼虫:淡黄绿色,椭圆形,扁平,体周围有小突起17对,并有白色蜡丝呈放射状。 4)蛹:长1.3mm,椭圆形,淡黄绿色。 5)蛹壳:蛹壳广椭圆形,黄绿色,周缘有小突起,背面无刺毛,仅前后端各有1对小刺毛。 【柑橘粉虱生活习性】: 1)成虫:成虫白天活动,雌虫交尾
别名瓜褐蝽、黑兜虫、臭屁虫。属半翅目,蝽科。寄主为柑橘等多种果树。 【柑橘九香虫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6.5~19mm,宽9~10.5mm,长卵形,紫黑或黑褐色,稍有铜色光泽,密布刻点,头部边缘略上翘。前胸背板及小盾片上有近于平行的不规则横皱。足紫黑或黑褐色。 (2)卵:似腰鼓形,初产时天蓝色,后变暗绿,近孵化时土黄色。卵表面密被白茸毛。 (3)幼虫:1龄若虫体长3mm,椭圆形,头及胸部背板黑色,腹部背面褐红色。5龄若虫体长11~14.5mm,翅芽伸过腹部背面第3节前半部,小盾片显现。 【柑橘九香虫生活习性】: 成虫和若虫常几头或几十头集中在瓜藤基
【柑橘大绿蝽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19-24毫米,雄虫略
属同翅目,硕蚧科。寄主为柑橘、苹果、梨、桃、樱桃、枇杷、杨梅、柠檬、葡萄、柿、栗、石榴、茶等250多种植物。国内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东两面靠近国境线,西达新疆、西藏。淮河以北,冬季只能生活于温室中,长江以南,则常有成灾报道。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菲律宾,几乎遍布所有亚洲国家,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 【柑橘吹绵蚧形态特征】: (1)成虫:①雌成虫体长5~6mm,椭圆形,橘红色,背面隆起,体上能分泌白色粉状蜡质及细长透明的蜡纹。触角黑褐色,11节。眼半球形,位于触角后方。有3对发达的足。②雄成虫长约3mm,
同翅目,粉蚜科。寄主为柑橘、菠萝、芒果、龙眼、葡萄、枣等。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贵州、四川,以及湖南、湖北、江西、浙江、陕西、山东、河北的局部地区。 【柑橘堆蜡粉蚧形态特征】: (1)成虫:雌成虫体椭圆形,暗紫色;体背被白色蜡粉物,每体节上的蜡粉有四点较增厚,成四堆横列;体周缘的蜡丝粗而短,末对蜡丝较粗长。雄成虫体褐色,翅1对;腹端有白色蜡质长尾刺1对。 (2)卵:卵囊蜡质绵团状,白色中稍微黄;卵椭圆形,在卵囊内。 (3)若虫:体形与雌成虫相似,紫色,初孵时体表无蜡粉,固定取食后,开始分泌白色粉状物覆盖在体背与
褐圆蚧又名鸢紫褐圆蚧、茶褐圆蚧。 【柑橘褐圆蚧形态特征】: 雌成虫介壳圆形,直径1~2毫米,紫褐色或暗褐色。蜡质坚厚,中央隆起,周围向边缘斜低,略呈锥形圆笠状。雄成虫介壳长椭圆形或卵形,较雌介壳
【柑橘红蜡蚧形态特征】: 雌成虫介壳初为粉红色,后渐变为暗红色,呈半球形隆起,直径3~4毫米,高约2.5毫米。介壳顶部凹陷,形似脐状,在4个气门处各有1条白色蜡带从腹面卷向背面。雌成虫体紫红色,半球形,足3对,均较小,口器发达,位于前足之间。雄成虫体暗红色,长约1毫米,翅1对,白色,半透明,翅展约2.4毫米。卵淡红色,椭圆形,长约0.3毫米,宽约0.15毫米。初孵若虫体红褐色,眼棕色,扁平,椭圆形,长约0.4毫米,腹末有2根长毛。固定后不久背部分泌白色蜡质而呈白壳状。二龄虫体紫红色,椭圆形,稍隆起,体表被白色蜡质,周围有红色蜡质。三龄
糠片蚧又名灰点蚧、圆点蚧,分布于各柑桔产区。该蚧是一种杂食介壳虫,寄主植物约200种,是柑桔和阔叶果树、行道树、观赏植物和多种林木的重要害虫之一。 【柑橘糠片蚧形态特征】: 雌成虫的介壳为不规则圆形,灰白色或灰褐色,中部稍隆起,周围边缘略倾斜,颜色较淡,其形状和颜色酷似糠壳而得名。长1.5~2mm,2个若虫蜕皮壳位于前端,偏于一方,深褐色。雌成虫虫体为宽卵圆形。体长0.8mm,紫红色。雄成虫的介壳细长,长约1.28mm,灰白色,淡黄褐色,蜕皮壳位于介壳之前端,两侧边平行。雄成虫的虫体紫色,具触角和翅1对,足3对。卵为椭圆形,长约0.3mm,淡紫
【柑橘始叶螨形态特征】: 雌成螨近梨形,浅黄白色,足4对。体背有7条横列细毛,背面有4个多角形黑斑。雄成螨较狭长,尾部尖削,足较长。卵圆球形,表面光滑,初为淡黄渐变为橙黄色,上有丝状卵柄。幼螨初孵时淡黄色,近圆形,足3对,约1天后雌体背面即可见4个黑斑;若螨体形似成螨,但比成螨略小,体色较深。 【柑橘始叶螨发生规律】: 柑橘始叶螨在我国南方一年13~20代,世代重叠。在年均温18℃左右地区,一年发生16代以上,15~16℃地区,年发生12~14代。以卵和雌成螨在树冠内膛。中下部的当年生春、夏梢叶背凹陷处越冬,在潜叶蛾为害的僵叶上虫数最多。
【柑橘全爪螨形态特征】: 雌成螨体广卵圆形,背隆起,体长0.32~0.37毫米,暗红色或紫红色,体背有瘤,上生白色刚毛,足4对,爪状,爪间突发达。雄成螨体略小于雌成螨,腹末略尖,成菱形,体鲜红色或棕色,足较长,4对。 卵圆球形,略扁平,有光泽,初产时鲜红色,以后逐渐褪色,中央有一垂直的柄,由柄的顶端向四周放射出10~12条丝粘于叶上。 幼螨刚孵出时,体长仅0.2毫米,体色多为淡红或黄色,足3对。幼螨蜕第一次皮后即为前期若螨,具足4对。第二次蜕皮后为后期若螨,第三次蜕皮后变为成螨。 【柑橘全爪螨生活习性】: 柑橘全爪螨一年发生12~18代。温度
属鞘翅目,叶甲科。寄主柑橘类。 【柑橘恶性叶甲形态特征】: (1)成虫:雌成虫体长椭圆形,长2.8~3.8mm,雄虫略
【柑橘玉带凤蝶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5~32毫米,翅展90~100毫米,体、翅黑色。雄虫前翅外缘有7~9个黄白色斑纹,从前向后逐渐变大;后翅中部从前缘向后缘横列着7个大型黄白色斑纹,前后翅斑点连接形似玉带,后翅外缘呈波浪形,尾突长如燕尾。雌蝶有两型,一型色斑与雄蝶相似,另一型后翅外缘具半月形红色小斑点数个,在臀角处有深红色眼状纹,中央有横列的少数红、黄、白色斑。 【柑橘玉带凤蝶生活习性】: 每年发生4~6代,以蛹在枝梢间越冬,世代重叠。3~4月成虫出现,4~11月均有幼虫发生,以5月中下旬,6月下旬,8月上旬和9月下旬为发生高峰期。成虫白
【柑橘达摩凤蝶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32毫米,翅展约92毫米。胸背和腹部两侧有黄色纵线。前翅黑色,外缘镶有月牙斑8个,反面布满黄色大斑。后翅基半部通过中室有1块圆斑,上缘粉蓝色,下部红色。在7室的中部有1块大黑斑,内缘亦为粉蓝色。卵为圆球形,直径约1.6毫米,淡黄色,表面光滑。末龄幼虫体长55毫米,虫体黄绿色,下半部灰白色。前胸有1条,后胸有2条带状横纹。腹部有3条斜纹,黑褐色。蛹绿色或黄褐色,似菱形,长约39毫米。头棘粗短,胸背角突短钝,腹部腹面较平直。 【柑橘达摩凤蝶发生规律】: 达摩凤蝶以蛹越冬,在广西每年发生约4-5代,在华南3-
【柑橘油桐尺蛾形态特征】: (1)成虫:雌体长2425mm,翅展6776mm体翅均灰白色,密布黑色小点触角丝形前翅基线、中横线和亚外缘线为黄褐色波纹雄体较雌体小,触角双栉齿状,前后翅基线和亚外缘线灰黑色。 (2)卵:椭圆形,长约0.8mm,蓝绿色,常数百至千余粒重叠成堆,上覆黄色茸毛。 (3)幼虫:体最长可达70mm,有深褐、灰绿、青绿等色头部密布棕色颗粒状小点,头顶中央凹陷前胸背面有2个突起。 (4)蛹:圆锥形,深棕色,长约1927mm,头顶有l对黑褐色小突起臀棘明显,其基部膨大,端部呈针状。 【柑橘油桐尺蛾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安徽、湖南一年发生2代,广东3
【柑橘茶蓑蛾形态特征】: 翅,足、触角和口器均退化,似蛆形。体乳白色,长12-16毫米。头小,褐色,胸部有显著的黄褐色斑。腹部肥大,体壁薄,可透见卵粒,后胸及第四、五、七腹节有黄色茸毛。雄成虫体长11-15毫米,翅展22-30毫米,体和翅均为深褐色,触角羽状。胸部有2条白色纵纹,胸、腹部密被鳞毛。卵椭圆形,长约0.8毫米,宽约0.6毫米,黄色。幼虫成长时体长16-26毫米,头部黄褐色,有黑色斑纹。胸腹部肉黄色,背面中央较深。腹部各节背面均有4个黑色小突起,列成八字形。雌蛹长14-18毫米,纺锤形,深褐色。雄蛹长13-15毫米,深褐色,翅芽可达第三腹节后
属鳞翅目,卷蛾科。寄主有柑橘、荔枝、龙眼、柠檬等。 【柑橘拟小黄卷蛾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6~8mm,翅展16~20mm,体、翅黄色到黄褐色。雌、雄蛾前翅上均有褐色的条斑。前翅自前缘近基角1/4处有一细而不明显伸至内缘1/3处的褐色斜纹,近前缘1/3处有一较宽伸达内缘中部的黑褐色斜纹,前缘2/3处又有直达臀角斜纹,翅顶内侧有1个浓黑的三角形斑块。雄蛾前翅条纹较明显,后翅近基角处呈长方形的黑褐色大斑块,其余为淡黄色。雄蛾翅缰具1条,雌蛾具3条。(2)卵:卵粒椭圆形,长0.8mm,宽0.6mm,卵粒间鳞状排列成块,表面有一层胶质膜覆盖;初产淡黄色,
【柑橘嘴壶夜蛾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约18毫米,翅展34~40毫米。头部棕红色,腹部背面灰色。雄蛾触角丝状,前翅茶褐色,有 N 形花纹,后缘呈缺状。雄蛾触角单栉齿状,前翅色较浅。卵 球形,直径约O.7毫米。初产时黄白色,以后出现红棕色花纹,卵壳上有较密的纵走条纹。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37~46毫米左右,漆黑色,各体节两侧在黄色斑纹处,间有大小数目不等的白色或橙红色斑,排列成纵带。蛹 体长宽1.7~1.94.5~6.5毫米,赤褐色,腹部末端有4个角形突起,常有叶片包在外面。 【柑橘嘴壶夜蛾发生规律】: 该虫以幼虫和蛹越冬,田间各虫态极不整齐,幼虫全
柑橘花蕾蛆又名柑橘瘿蝇、桔蕾瘿蚊,俗称花蛆、包花虫。我国各个柑桔均有分布。寄主为柑桔类。幼虫为害花蕾,使被害花不能开放,影响柑橘产量。 【柑橘花蕾蛆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小,长1.5~1.8mm,黄褐色,密被黑褐色柔软细毛。头扁圆,无单眼,复眼黑色,触角末端突起状,口器短,密生细毛。胸部背面隆起,前翅膜质透明,强光下有紫色金属闪光。足细长,黄褐色。雄成虫较雌成虫略小,长1.2~1.4mm,黄褐色,头部较雌成虫狭小腹部较细小,末节呈半椭圆形,密生绒毛。卵为长椭圆形,长0.16mm,卵外包一层胶质,一端有细丝,卵中央密聚点粒状物。幼虫共3龄,
【柑橘鸟嘴壶夜蛾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3-26毫米。翅展49-51毫米。头部、前胸及足赤橙色,中、后胸褐色,腹部背面灰褐色,腹面橙色,前翅紫褐色,后翅淡褐色。前翅翅尖向外缘突出、外缘中部向外弧形凸出和后缘中部的弧形内凹均较嘴壶夜蛾更为显著。卵呈扁球形,底部平坦,直径0.72-0.76毫米,高约0.6毫米,卵壳上密布纵纹,初产时黄白色,1-2天后色泽变灰,并出现棕红色花纹。幼虫共6龄,初孵时灰色,长约3毫米,后变为灰绿色。老熟时灰褐色或灰黄色,似枯枝,体长46-60毫米,体背及腹面均有1条灰黑色宽带,自头部直达腹末。头部有2个边缘镶有黄色的黑点,第
又称灰鳞象鼻虫,俗称泥翅象鼻虫。属鞘翅目,象甲科。主要危害柑桔类、桃、李、杏、无花果,大豆等多种作物,属杂食性害虫。 【柑橘灰象甲形态特征】: 成虫体密被淡褐色和灰白色麟片。头管粗短,背面漆黑色,中央纵列1条凹沟,从喙端直伸头顶,其两侧各有1浅沟,伸至复眼前面,前胸长略大干宽,两侧近弧形,背面密布不规则瘤状突起,中央纵贯宽大的漆黑色斑纹,纹中央具1条细纵沟,每鞘翅上各有10条由刻点组成的纵行纹,行间具倒伏的短毛,鞘翅中部横列1条灰白色斑纹,鞘翅基部灰白色。雌成虫鞘翅端部较长,合成近V形,腹部末节腹板近三角形。雄成虫两鞘翅末
又名蓝绿象、绿绒象虫、棉叶象鼻虫、大绿象虫。鞘翅目象甲科。为害多种果树、林木及农作物,达57科183种。各地均有发生,淮河以南常见。 【柑橘绿鱗象甲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5~18mm,体黑色,表面密被闪光的粉绿色鳞毛,少数灰色至灰黄色,表面常附有橙黄色粉末而呈黄绿色,有些个体密被灰色或褐色鳞片。头管背面扁平,具纵沟5条。触角短粗。复眼明显突出。前胸宽大于长,背面具宽而深的中沟及不规则刻痕。鞘翅上各具10行刻点。雌虫胸部盾板茸毛少,较光滑,鞘翅肩角宽于胸部背板后缘,腹部较大;雄虫胸部盾板茸毛多,鞘翅肩角与胸部盾板后缘等宽,腹
【柑橘溜皮虫形态特征】: 成虫体略具金属光泽,体比爆皮虫大,头部具纵行皱纹,全体黑色;前胸背板中部前后各可见2处浅宽凹窝,整个背板有横行及斜行交错的细脊纹。腹面呈绿色,翅鞘黑色,上密布细小刻点,并有不规则的白色细毛形成花斑。以鞘翅末端1/3处的花斑最为显着。卵馒头形,初产时乳白色,渐变黄色,孵化前变为黑色。老熟幼虫体长26毫米左右,体扁平,白色。胴部13节;前胸特别膨大,黄色,中央有一条纵带,中央隆起,各节前狭后宽,腹部末端有黑褐色钳形突起l对。蛹纺锤形,先为乳白色,羽化前呈黄褐色。 【柑橘溜皮虫发生规律】: 溜皮虫一年发生1
柑橘爆皮虫学名Agrilus auriventrisSaund,属鞘翅目,吉丁甲科。又名柑橘锈皮虫、柑橘窄吉
黑翅土白蚁学名Odontoternes formosanus(Shiraki),属等翅目,白蚁科。为害柑橘、苹果、柿、杉木、池杉、黑荆、桉、泡桐、樟、木荷、栎、栗等70多种。国内分布南自海南,北抵河南,东至江苏,西达西藏东南部缅甸、泰国、越南也有发生。 【柑橘黑翅土白蚁形态特征】: (1)兵蚁。无翅,体长5~6mm,头部深黄色,胸、腹部淡黄色。头卵圆形,长大于宽,前端略狭。触角15~17节,上颚黑褐色,镰刀形,左上颚内侧中部有1明显的齿,右上颚齿退化成痕迹。足淡黄色。(2)有翅成虫。体长12~14mm,翅长24~25mm。头、胸、腹背面黑褐色。全身密被细毛。头圆形,复眼和单眼
又名橘绿天牛,光绿桔天牛,枝尾虫,吹箫虫。 国内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川、江苏、浙江、台湾等省区,国外印度及东南亚多国均有分布。 【柑橘光盾绿天牛形态特征】: 成虫全体墨绿色,体长24-27毫米。鞘翅亦墨绿色,满布细密刻点和皱纹。触角第5-10节端部有尖刺。卵长扁圆形,黄绿色。幼虫淡黄色,老熟时体长46-51毫米,前胸背板前缘横列4块褐色斑纹,后缘有一长形、乳白色的皮质硬块。蛹为裸蛹,黄色。 【柑橘光盾绿天牛发生规律】: 光盾绿天牛在广东每年发生1代,成虫发生时间较长,从4~8月初可见,5月下旬至6月中旬盛发,甚活跃,飞翔
橘褐天牛学名Nadezhdilla cantori(Hope),属鞘翅目,天牛科。为害柑橘类、柠檬、葡萄等。国内分布大致以淮河、秦岭为北限,但在山东南部、河南西部、陕西武功、甘肃舟曲及山西太谷,亦偶有发现;南至台湾、海南及广东、广西、云南南境,东部滨海,西达四川、云南,止于盆地西缘及横断山脉峡谷间国外分布于泰国、印度。 【橘褐天牛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46mm,雄体长36mm,体和翅都为黑色,密生黄色短毛头部中央有1条纵沟,触角的柄节和梗节都呈黑色,鞭节的各节基部都呈灰白色,端部黑褐色,前胸背面有横行皱纹,两侧中央有1刺状突起,鞘翅基部密生颗
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speculum)别名八点光蝉、黑羽衣、白雄鸡,属同翅目,蜡蝉科。分布在山西、河南、陕西、江苏、浙江、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为害茶、油茶、桑、棉、黄麻、大豆、苹果、梨、桃、杏、李、梅、樱桃、枣、栗、山楂、柑桔、咖啡、可可、洋槐等。成、若虫喜于嫩枝和芽、叶上刺吸汁液;卵产于当年生枝条内,影响枝条生长,重者产卵部以上枯死,削弱树势。 【形态特征】 成虫体黑褐色,疏被白蚧粉;触角刚毛状,短小;单眼2个,红色;翅革质密布纵横脉呈网状,前翅宽大,略呈只角形,翅而被稀薄白色蜡粉,翅上有67
(蛛形纲、螨目、叶螨科、全爪螨属)昆虫纲蛛形纲 【 形态特点 】 A.体躯分段:头、胸、腹头胸部、腹部B.足:3对4对C.触角:有无D.头部明显情况:明显不明显 【 分布 】世界性分布,很广。寄主:除柑桔外,还有柠檬、柚子、桃、苦楝、桂花、蔷薇、九里香等花木。 【 为害 】成螨、若螨、幼螨都能为害,以口器刺破叶片,绿色嫩梢,吸收汁液,以叶片受害最重,被害的叶面有灰白色小白点,失去学泽,严重时全叶灰白,大量落叶,使花木失去观赏价值。 【 发生规律 】 (1)个体发育: 雌: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成螨(脱皮3次);雄:卵幼螨若螨成螨(脱皮2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