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蚜虫

杨梅蚜虫

杨梅蚜虫

害虫名称】:杨梅蚜虫

杨梅蚜虫形态特征】:  1.成虫雌成虫体长0.7~0.8毫米,米黄色,卵圆形,腹管退化,无亮光,雌成虫足不发达,行动困难。  2.卵 长椭圆形,黄色,长0.25~0.40毫米,常数十粒成堆,似一堆黄粉末,故又称黄粉虫,在阳光下有亮光;   3.幼、若虫 初孵幼虫长椭圆形,足发达,爬行较快,黄色;当找到固定为害部位后很少移动,身体膨大,足逐渐退化。

杨梅蚜虫习性及发病规律】:
此虫每年发生6~9代,以卵在树皮缝、翘皮下、果台脱落片下过冬。采收时果实萼洼及果面伤疤等处有大量过冬成虫或卵,树干捆绑物下或叶片上也有虫体,但这部分虫体大多不能造成下年为害。此虫在树皮下常年均有虫体寄宿和为害。在生长季节一部分转移到果实上为害,并繁殖3~4代,此虫多在蔽光处为害,成虫一般都固定位置为害。卵孵化后,幼虫一部分在果实上为害,一部分在树皮下的新部位为害。幼虫口针刺入组织后,一般即固定位置取食为害,杨梅有雹伤造成伤口或缩萼品种果实萼洼里,很易受潜伏为害,实行果实套袋的果园,袋内果实很易发生黄粉虫,因袋内避光,加之有高湿环境,纸袋成了保护伞,幼虫从果柄上的袋口处潜入,则很难受药,易造成为害。

杨梅蚜虫防治方法】:1.刮树皮和翘皮以杀死过冬卵。 2.在转果为害期喷药防治,应抓住7~8月份果实上发现为害但未形成褐变时喷药,可喷速灭杀丁、氯氰菊酯、功夫菊酯、天王星等的2000倍液,重点喷果实,尤其注意喷头向上喷到萼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