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蚜

【杏蚜形态特征】:  体长1.5~4.9毫米,多数约2毫米。有时被蜡粉,但缺蜡片。触角6节,少数5节,罕见4节,感觉圆圈形,罕见椭圆形,末节端部常长于基部。眼大,多小眼面,常有突出的3小眼面眼瘤。喙末节短钝至长尖。腹部大于头部与胸部之和。前胸与腹部各节常有缘瘤。腹管通常管状,长常大于宽,基部粗,向端部渐细,中部或端部有时膨大,顶端常有缘突,表面光滑或有瓦纹或端部有网纹,罕见生有或少或多的毛,罕见腹管环状或缺。尾片圆椎形、指形、剑形、三角形、五角形、盔形至半月形。尾板末端圆。表皮光滑、有网纹或皱纹或由微刺或颗粒组成的斑纹。体毛尖锐或顶端膨大为头状或扇状。有翅蚜触角通常6节,第3或3及4或3~5节有次生感觉圈。前翅中脉通常分为3支,少数分为2支。后翅通常有肘脉2支,罕见后翅变小,翅脉退化。翅脉有时镶黑边。【杏蚜类型】:  蚜虫分有翅、无翅两种类型,体色为黑色,以成蚜或若蚜群集于植物叶背面、嫩茎、生长点和花上,用针状刺吸口器吸食植株的汁液,使细胞受到破坏,生长失去平衡,叶片向背面卷曲皱缩,心叶生长受阻,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甚至全株萎蔫枯死。蚜虫为害时排出大量水分和蜜露,滴落在下部叶片上,引起霉菌病发生,使叶片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减少干物质的积累。【杏蚜为害特点】:  成蚜和若蚜群集在叶片背面、嫩茎吸取汁液,分泌蜜露,使叶片卷缩,瓜苗生长停滞,在叶面及果面形成黑色霉状物,严重时叶片干枯,植株死亡,并传播病毒病。【杏蚜生活习性】:  瓜蚜一年发生20-30代。以卵在花椒、石榴、木槿及夏枯草基部越冬。第二年2-3月份连续5天平均温度达到6℃时,越冬卵开始孵化,在越冬植物上繁殖几代之后,产生有翅蚜,飞入棚内繁殖为害,秋末冬初天气转冷,又产生有翅蚜迁回到越冬寄主上,产生两性蚜交尾产卵过冬。瓜蚜发育快,繁殖力强,春秋季10余天完成1代,夏季4-5天完成1代。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6-22℃,夏季高温多雨,其数量明显下降,为害减轻。【杏蚜防治方法】:1、及时清除田间残枝败叶,铲除田边杂草,消除蚜虫孳生地。2、在田间地头多插几块黄色诱蚜板进行诱杀。黄色诱蚜板的制做方法是,首先在硬纸板、纤维板或三合板上面涂刷一层深枯黄色油漆,漆干后再涂一层透明的10号机油。由于蚜虫最喜欢桔黄色,那些有翅蚜见到枯黄色的诱蚜板后,都纷纷飞来落在诱蚜板上并被机油沾住,从而达到诱杀的目的。也可在瓜田的一头悬挂银灰色薄膜来驱赶有翅蚜,不让它们落地产卵。3、药剂防治。可用20%速灭杀丁或2.5%敌杀死、2.5%功夫、40%菊马乳油等2000~3000倍液喷洒于叶片背面及嫩茎等蚜虫喜欢聚集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