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黑蚱蝉


【学名】 Cryptotympana atrata同翅目蝉科。分布于全国各地。【寄主】 樱花、元宝枫、槐树、榆树、桑树、白蜡、桃、柑橘、梨、苹果、樱桃、杨柳、洋槐等。【为害特点】 若虫在土壤中刺吸植物根部,成虫刺吸枝干,产卵造成植物枝干枯死。【形态特征】 成虫体色漆黑,有光泽,长约46mm,翅展约124mm;中胸背板宽大,中央有黄褐色“X"形隆起,体背金黄色绒毛;翅透明,翅脉浅黄或黑色,雄虫腹部第1-2节有鸣器,雌虫没有。栾椭圆形,乳白色。若虫形态略似成虫,前足为开掘足,翅芽发达。【生活习性】 黑蚱蝉数年完成一代,以在寄主植物组织内的卵和在土壤中的若虫越冬。越冬卵于次年5月陆续孵化。一龄若虫落地入土,一般以土深20厘米以内,沿树根营造土室,以吸食树根的汁液为生。越冬后的末龄若虫,在翌年初夏雨后的夜晚出土爬上果树,攀附近在树干、枝叶上或其他适宜的部位,不久即可羽化为成虫。羽化时蜕出最后的一层皮(称“蝉蜕”)仍留在原若虫的攀附处上。每年4月底至9月可见成虫发生。在广西于5-6月为成虫盛发期,成虫喜欢在树干上群集鸣叫,一旦受惊动即迅速飞逃。6-7月为产卵盛期,卵多产于直径为4-5毫米的末级梢和查穗枝梗上,产卵时将产卵器插入枝条组织内,形成卵窝10多个,卵窝沿枝和样纵列或不规则螺旋状向上。卵期约300多天。雌成虫寿命60-70天。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秋、冬季结合果园翻土,杀死部分若虫。收果后,结合果树修剪,剪除枯死的枝条和枯死的果穗,减少虫源。在若虫出土羽化前,可用尼龙薄膜围包树杆,减少若虫上树羽化,并掌握若虫出土羽化期,在傍晚和清晨进行捕杀。在成虫羽化盛期,利用成虫在夜间群集栖息树下的习性,可举火把照明并摇动树体,成虫即趋光扑火,以捕杀之。白天成是喜群集在树上鸣叫,可用长杆的网兜捕杀成虫。(2)药剂防治:对虫口密度较大的果园,在成虫盛发期,早上喷洒20%灭扫利乳油15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或2.5%功夫乳油2000-25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可获良好防治效果。(3)生物防治:果园中此虫天敌有多种,应注意保护。(4)注意总是果园周围不种或少种苦楝树。附近的柑桔园如有此虫为害也要加强防治和管理,以减少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