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褐刺蛾
褐刺蛾(Setora postornata)属鳞翅目,刺蛾科。分布于山东、河北、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寄主植物为茶、桑、柑桔、桃、梨、柿、栗、白杨等。 幼虫取食叶肉,仅残留表皮和叶脉。幼虫取食叶肉,仅残留表皮和叶脉;大龄幼虫将叶片食成缺刻状【形态特征】成虫复眼黑色,头和胸部绿色,雌虫触角丝状,褐色,雄虫触角基部2/3为短羽毛状;胸部中央有l条暗褐色背线前翅大部分绿色,基部暗褐色,外缘部灰黄色,其上散布暗紫色鳞片,内缘线和翅脉暗紫色,外缘线暗褐色;后翅灰黄色卵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渐变为黄绿至淡黄色,数粒排列成块状。末龄幼虫体圆柱状,略呈长方形。初孵化时黄色,长大后变为绿色;头黄色,甚小,常缩在前胸内;前胸盾上有2个横列黑斑,腹部背线蓝色;胴部第2至末节每节有4个毛瘤,其上生一丛刚毛,第4节背面的1对毛瘤上各有3—6根红色刺毛,腹部末端的4个毛瘤上生蓝黑色刚毛丛,呈球状;背线绿色,两侧有深蓝色点;蛹椭圆形,肥大,黄褐色。【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2—4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附近土中结茧越冬。越冬幼虫于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底、6月初开始羽化产卵。6月中旬开始出现第1代幼虫,至7月下旬老熟幼虫结茧化蛹。8月上旬成虫羽化,8月中旬为羽化产卵盛期。8月下旬出现幼虫,大部分幼虫于9月底10月初老熟结茧越冬,10月中、下旬还可见个别幼虫活动。如果夏天气温过高,气候过于干燥,则有部分第1代老熟幼虫在茧内滞育。到6月再羽化,出现—年1代的现象。成虫白天在树荫、草丛中停息。初孵幼虫能取食卵壳,每龄幼虫均能啮食蜕。4龄以前幼虫取食叶肉,留下透明表皮,以后可咬穿叶片形成孔洞或缺刻。4龄以后多沿叶缘蚕食叶片,仅残留主脉;老熟后沿树干爬下或直接坠下,然后寻找适宜的场所结茧化蛹或越冬。【防治方法】1、结合冬季修剪,如发现枝干上越冬茧。要及时采集。2、冬季土壤深翻,挖除土壤中越冬茧,清除干基周围表土等处越冬茧集中烧毁。3、低龄幼虫喜群集为害,结合桃园中田间作业,及时剪除群集在一起的低龄幼虫,集中销毁幼虫。4、大部分刺蛾成虫具较强的趋光性,可在成虫羽化期于19-21时用灯光诱杀。5、低龄期及时喷施下列药剂:8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隆粉剂10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2000倍液;45%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4000—5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