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绒蚧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柿绒蚧(Acanthococcus kakiKuwana)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为害柿、黑枣,若虫和雌成虫吸食叶片、嫩枝及果实汁液,发生严重时造成落叶及早期落果。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约1.5毫米,宽1.0毫米,体暗紫红色,背有圆锥形刺毛,边刺毛成列,腹部平滑。雌介壳长约2.6毫米,宽1.4毫米,灰白色,卵圆形或椭圆形。雄成虫体长1.0~1.2毫米,紫红色,触角细长,无复眼。雄介壳长约1.1毫米,宽约0.5毫米,白色,椭圆形。卵长约0.25毫米,表面光滑,紫红色。若虫初鲜红色,后呈紫红色,卵圆形或椭圆形,体侧有成对长短不一的刺状物。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3~4代,以初龄若虫在3~4年生枝条皮缝、当年生枝条基部、主干皮缝、树孔、果柄基部等处越冬。翌春4月中下旬出蛰为害幼嫩枝叶,6~9月为各代若虫为害盛期,主要为害果实,以第三代为害最重。
  防治方法
  ①初冬树干上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
  ②若虫期喷洒0.5~1.0波美度石硫合剂,或各代幼虫初孵时喷洒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800倍液。
  ③注意保护利用天敌,避开坐果盛期及天敌发生盛期喷药,必须喷药防治时应以低毒农药为主。 以上就是柿绒蚧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一文。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借鉴一下,如需了解更多请关注--病虫害防治一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