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黑痘病的防治方法
葡萄黑痘病病原的子囊孢子在温度2~32℃萌发,侵染组织后生成病斑,并形成分生孢子。下面是葡萄黑痘病的防治方法:一、发病症状:黑痘病主要为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分,如果实、果梗、叶片、叶柄、新梢和卷须等。
1、枝蔓。新梢病斑先为圆形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大为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紫红至深褐色,内为灰褐色,中央凹陷开裂。病斑常数个连成一片,病梢常因病斑环切而枯死。卷须、叶柄、花轴、果梗和穗轴等处的症状与新梢相似。粗枝蔓上的病斑成为较大的溃疡,中部色淡、裂开。
2、叶片。叶片上的病斑先为针头大小的黑褐色斑点,周围有黄褐色晕圈;扩大后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4mm,边缘紫褐色至黑褐色,中央灰白色,干燥时破裂穿孔。有时病斑在叶脉处成串发生,叶脉上病斑梭形,稍凹陷,叶脉被害后因停止生长而使幼叶皱缩、扭曲成畸形。
3、果实。幼果上产生红褐至黑褐色小圆点,后期病部常龟裂,病粒多萎蔫变黑,干枯脱落。长成后的果粒,病斑圆形,直径3~8mm,边缘紫褐至紫红色,内为褐色,中央灰白色,稍凹陷,似鸟眼,表面硬化,有时龟裂。多个病斑可连成大斑,病斑仅限于果表,不深入果内,但果味酸,丧失食用价值。
二、发病规律:
1、时期。萌芽至生长后期,始终都可发生和流行。南方6月中下旬,温度上升到28~30℃,常有降雨,湿度大,植株长出大量嫩绿组织,发病达到高峰。7~8月份以后温度超过30℃,雨量减少,湿度降低,组织逐渐老化,病情受到抑制,秋季如遇多雨天气,病害可再次严重发生。北方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6~8月份高温多雨季节为发病盛期,10月以后气温降低,天气干早,病害停止发展。
2、品种。东方品种及地方品种易感病,个别西欧品种也易感病。幼嫩组织如嫩叶、穗粒或新梢,在生长初期幼嫩阶段易感病。葡萄穗粒长大,枝叶长成后则较抗病。
3、气候因素。高湿、多雨,发病严重。果园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枝叶郁闭,通风透光差,偏施氮肥引起徒长,成熟期延迟,易发病。病原以菌丝体潜伏于病蔓、病叶、病果以及植株上的叶痕等部位越冬,病蔓溃疡处是病原的重要越冬场所。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吹溅传播,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引起初侵染和再侵染。远距离传播靠带菌苗木或插条。
三、防治方法:
1、36% 甲基硫菌灵 悬浮剂 (低毒)使用800-1000倍液 喷雾
于病害发病初期施药,视病害发生情况每隔10天左右施药1次,可连续用药2-3次。安全间隔期为30天,每季作物最多使用2次。
2、10% 多抗霉素 可湿性粉剂 (低毒)使用100-140克/亩 喷雾
每季最多使用次数为3次,安全间隔期为7天。
3、250克/升 嘧菌酯 悬浮剂 (低毒)使用1000-2000倍液 喷雾 (保护 治疗)
在葡萄上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每季最多使用3次。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