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黑痘病有何症状?如何防治?
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世纪农药网小编又来给大家普及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葡萄黑痘病又名葡萄疮痂病,葡萄哈蟆眼,葡萄鸟眼病,是我国葡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是每年葡萄园中较早发生的一种病害。多雨潮湿的地方发生较重。那么葡萄黑痘病有何症状?如何防治?
症状:
主要侵染植株的幼嫩组织,葡萄幼嫩的叶片、叶柄、果实、果梗、穗轴、卷须和新梢等部位都能发病。
1、叶片发病后开始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褐色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以后病斑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变成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暗褐色,并沿叶脉连串发生,干燥时破裂穿孔。
2、叶脉受害后,病斑梭形,稍凹陷,暗褐色。由于被害后因停止生长而使幼叶皱缩、扭曲成畸形。以后中央部分变为灰褐色,严重感病部位以上枝梢枯死。
3、果实发病,初产生圆形深褐色小点,以后扩大,直径可达2~5毫米,中部凹陷,呈灰白色,外部深褐色,周缘有紫褐色晕,呈现典型的“鸟眼状”病斑。染病的幼果长不大,色深绿,味酸质硬、畸形,病斑处有时开裂。多个病斑可连成大斑,病斑仅限于果表,不深入果内,但果味酸,丧失食用价值。
4、新梢病斑初为圆形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大为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紫红至深褐色,内为灰褐色,中央凹陷开裂。病斑常数个连成一片,病梢常因病斑环切而枯死。卷须、叶柄、花轴、果梗和穗轴等处的症状与新梢相似。
发病规律:
温湿条件适合时,6~8天便发病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该病的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菌的枝条和苗木。新梢和幼叶最易感染,其潜育期也较短。在高温多雨季节,葡萄生长迅速、组织幼嫩时发病最重,天气干旱时发病较轻。
1、南方4月上中旬开始发病,6月中下旬,温度上升到28~30℃,常有降雨,湿度大,植株长出大量嫩绿组织,发病达到高峰。7~8月份以后温度超过30℃,雨量减少,湿度降低,组织逐渐老化,病情受到抑制,秋季如遇多雨天气,病害可再次严重发生。
2、北方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6~8月份高温多雨季节为发病盛期,10月以后气温降低,天气干早,病害停止发展。高湿、多雨,发病严重。果园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枝叶郁闭,通风透光差,偏施氮肥引起徒长,成熟期延迟,易发病。东方品种及地方品种易感病,个别西欧品种也易感病,但绝大多数西欧品种及黑海品种抗病,欧美杂交种很少感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苗木消毒。苗木或插条放在波美3度的石硫合剂,或3%~5%硫酸铜液中浸泡3~5分钟,取出定植或育苗。
3、彻底清园。冬季进行修剪时,剪除病枝梢及残存的病果,刮除病、老树皮,彻底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烂果等。然后集中烧毁。萌芽前,将老蔓的翘皮仔细揭除,用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对植株、架材和地面进行1次全面喷施。芽鳞膨大但未出现绿叶时喷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
4、葡萄园定植前及每年采收后,都要开沟施足优质的有机肥料,保持强壮的树势;追肥应使用含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全肥,避免单独、过量施用氮肥,平地或水田改种的葡萄园,要搞好雨后排水,防止果园积水。
行间除草、摘梢绑蔓等田间管理工作都要做得勤快及时,防止枝蔓叶过密,保证通风透光。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梢、病叶和病果,集中销毁。果穗及时套袋。
5、药剂防治。生长期在花前半月、落花70%~80%和花后半月各喷1次药进行预防,药剂可选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
药剂可选40%氟哇唑乳油8000-1000倍液,或5%酰胺唑乳油800-1000倍,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或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液,25%嘧菌酯(阿米西达)1500倍液,55%氟硅唑.多菌灵1000倍液。隔7-10天,连喷2-3次。
提醒大家在平时要多注意观察,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想了解更多农药使用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法,可以到庄稼卫士栏目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