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枇杷烟霉病的防治方法

    枇杷烟霉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为害叶柄、小枝。叶面布满灰色至黑色的霉层,影响光合作用。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越冬,并以此为翌年初侵染源。当叶片枝条上有蚜虫或介壳虫及寄主本身的分泌物时,易诱发烟霉

  • 枇杷象甲

    枇杷象甲 枇杷象甲 【 虫害名称 】:杏象甲,别名杏虎象、桃象甲。 【 危害作物 】:杏、桃、樱桃、枇杷,等 【 为害症状 】:成虫食芽、嫩枝、花、果实,产卵时先咬伤果柄造成果实脱落。幼虫孵化后于果内蛀食。 【 生活习性 】:年生1代。以成虫在土中、树皮缝、杂草内越冬,翌年杏花、桃花开时成虫出现,江苏4月中旬、山西4月底、辽宁5月中旬。同一地区成虫出土与地势、土壤湿度、降雨等有关,春旱出土少并推迟,雨后常集中出土,温暖向阳地出土早。成虫喜在8-16时活动,11-14时尤为活跃,常停息在树梢向阳处,受惊扰假死落地,为害7-15天后开始交配、产卵,

  • 枇杷枝干腐烂病的主要特征及防治方法

    枇杷枝干腐烂病的主要特征及防治方法 :该病俗称烂脚病,以为害根颈、主干为主。初发病时多见于根颈近地面处的韧皮部变褐,后逐渐扩大至根颈四周,造成整株死亡。有时蔓延到树干、主枝上,病部易寄生腐生菌。在根颈以上主干发病,病部树皮开裂起翘,严重时剥落。 【防治方法】 园地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改善园内通风透光条件。 药物防治:1.及时刮除病斑、病树皮烧毁,然后涂上50%托布津可湿粉剂50倍液,再涂以波尔多液或石灰硫黄浆;2.喷20%噻菌铜500倍液于枝干防治。了解更多的病虫害知识,点击最大 的官网查询。

  • 枇杷灰斑病防治技巧

    枇杷灰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果实,是枇杷主要的病害。叶片受害初病斑呈淡黄色圆点,以后迅速扩大,联成不规则的大病 斑,边缘有明显的黑色环带。果实受害,形成圆形,紫褐色病斑,不久就凹陷,后期病斑上长出许多散生的小黑点。下面小编把 枇杷灰斑病防治技巧 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种植更好的枇杷。 防治方法 ①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②剪除密枝,增加透光,并及时清园,减少病源; ③药剂防治:喷50%托布津500~600倍液,或65% 代森锌 500~600倍液,或50%苯来特l500倍液防治。在采果后至开花前,可用0.3%~0.4%波尔多液防治。 以

  • 枇杷舟毛形虫

    枇杷舟毛形虫 枇杷舟毛形虫 【 害虫名称 】:枇杷舟毛形虫 【 形态特征 】:舟形毛虫又称枇杷舟蛾,枇杷天社蛾,举尾虫。初龄幼虫紫红色,有群集性,丝线发达,多食害叶肉,被害叶成纱网状。虫口多,食量大,常将整株叶片吃光。幼虫受惊,有吐丝下垂假死性。 【 防治方法 】:秋、冬季(10月份较多)常巡视果园,摘除群集危害叶片。若已分散危害,可选用50%敌敌畏800倍液或20%杀灭菊脂(速灭杀丁)50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 枇杷豹纹木蠹蛾

    枇杷豹纹木蠹蛾 豹纹木蠹蛾 【 学名 】:豹纹木蠹蛾也称咖啡木蠹蛾。 【 形态特征 】: 幼虫蛀食树枝,被害枝遇风折断或枯死。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枝干的虫道中越冬。成虫有趋光性,产卵于新梢或芽腋处。初孵化的幼虫多从嫩梢顶端的几个芽腋处蛀入,被害梢枯后转入邻梢。幼虫体长30~40毫米,淡红色,头部黄褐色。危害0.5~5厘米粗的枝条髓部,自下向上蛀食,虫道圆形,隔不远向外咬1个排泄孔,粪粒长圆形,尖滑,不易碎,与天牛粪便明显可辨。 【 防治方法 】:冬季结合修剪,剪除虫枝。3~4月和6~7月经常检查,发现萎蔫新梢及时剪除,烧毁。灯光诱杀成虫。

  • 枇杷黄毛虫

    枇杷黄毛虫 枇杷黄毛虫 【 害虫名称 】:枇杷黄毛虫 【 学名 】:枇杷黄毛虫又名枇杷瘤蛾,是枇杷最主要害虫之一,各批把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受害,在长江中下游产区,曾多次造成灾害,不但严重减产,且大大削弱树势,主要为害叶片,亦啃食果皮及嫩梢韧皮部。 【 形态特征 】:成虫体灰白色、有银光,体长10毫米,展翅宽23毫米左右,雄蛾略

  • 枇杷叶尖焦枯病的防治方法

    叶尖焦枯病常导致枇杷极度衰弱,失去结果能力。病因尚未查明。该病初时叶尖变黄,后向下扩展,最后呈黑褐色焦枯。病叶轻则约1厘米长的叶尖焦死而变成畸形,重则病斑直径2~3厘米,病株叶片僵化或仅剩叶柄,或提早脱落,导致树上叶片十分细

  • 枇杷黄星天牛

    枇杷黄星天牛 枇杷黄星天牛 【 害虫名称 】: 枇杷黄星天牛 【 学名 】:黄星天牛[ Psacothea hilaris (Pascoe)]别名黄星斑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广布于我国陕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各地,可以为害桑、油桐、无花果、枫杨、杉、松、核桃、杨、柳、榕等树木。 为害特点 成虫为害皮层、树叶,致枝条枯死;幼虫蛀食枝条皮层,后从上而下向木质部蛀食形成盘旋状食道,隧道中堆满排泄物,造成皮层干枯破裂及枝干干枯,植株被蛀通则枯死。 【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5-23mm,体黑褐色,密生黄

  • 枇杷灰斑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枇杷灰斑病又称轮斑病。是枇杷的最主要病害。侵害枝干、叶片、花、果实。下面呢,小编就来整理一下枇杷灰斑病的防治措施。 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类 : 慢性型的叶上病斑,初为淡褐色的圆形斑;后连接成不规则的大斑,散生小黑点。嫩枝发病,先是由渍状小褐点,后成黑褐色大斑,枝梢枯萎。大枝发病,病部变黑后,有红棕色的晕斑,枝枯皮翘。花穗染病,支轴成黄褐色干枯;花瓣初有油渍状小点,后褐枯。成熟果实染病,果面有大片褐腐,后明显凹陷,上散生小黑点。 急性型病斑,主要使叶片边缘或尖端有大片焦枯,形成大量落叶。 防治方法 : (1)清除落叶,减少病源。避

  • 枇杷裂果病的防治技术

    在果实迅速膨大期和成熟前期,久晴后突然下大雨,导致果肉细胞快速膨大,胀裂果实表皮,造成裂果,使果实失去商品价值,而且极易引起其他病菌和昆虫为害,裂果后在高温条件下容易萎缩。 原因 果皮较薄的品种,长型果比园形,白肉种比红肉种易裂果;土质粘重,排水不良,地势低洼的枇杷园易发生裂果;果实膨大期的淡黄果遇伏旱骤然降雨或前期干旱,后期大量灌水都易造成大量裂果;幼树或结果初期的树及偏施N肥的果园,树势和新梢发生旺盛,结果少,枝条直立生长的,易裂果;树冠上部和外围的果实易裂果,直立枝比下垂枝或水平枝易裂果。 防治措施 (1)选择不易

  • 枇杷冻害的防治技术

    枇杷的花蕾、花朵抗冻能力高于幼果,对易发生冻害的地区,可推迟疏花、疏果,同时多留一些中、晚花,待极端低温过后再进行疏花、疏果工作。 在枇杷生产过程中晚花适当推迟套袋,早花套袋时多套几片叶片,使果实不会直接接触纸袋,以减少果实冻害发生。冻害发生后的枇杷受冻果,及时在冻后进行检查,对于轻度和中度冻害的果实可在20天内喷枇杷冻克灵等进行保果,促进受冻果实的生长发育,以减少损失。 枇杷冻后恢复形成的果实为无籽枇杷,果实形状变长、纵径与横径的比值较正常果实大,但无籽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未有显著下降,可考虑两种方式利用:以无籽为

  • 枇杷急性灰斑病的防治方法

    每年枇杷果实成熟前,常有许多枇杷树体出现大量落叶,这样的树体纵然挂着较多的果实,但因叶片缺少而发育不良,损失较大。究其原因,乃是枇杷急性灰斑病侵害所致。 灰斑病是枇杷的主要病害。由半知菌纲的盘多毛孢侵染叶片、花、果实、幼芽、枝干而引起。过去认为灰斑病菌以侵害叶片为主,病叶症状是在叶上先出现淡褐色小斑点,后转为黄褐色大斑,或者许多斑点汇合成一大块病斑,使叶片卷曲或叶尖焦枯。可是近来发现,这急性灰斑病的病原菌是盘多毛孢的变种,寄生于叶片后,不仅在叶面产生上述那种病斑,而且有病斑的叶片都会引起脱落,而呈现急性症状。 急性灰

  • 枇杷叶点霉斑点病的防治方法

    枇杷原产中国东南部,因叶子形状似琵琶乐器而名,其花可入药。枇杷与大部分果树不同,在秋天或初冬开花,果子在春天至初夏成熟,比其它水果都早,因此被称是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枇杷常见的病害有叶点霉斑点病的危害,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些枇杷叶点霉斑点病的防治方法。 【 症状特点 】 主要侵害叶片。叶斑初呈褐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至不定形病斑,中部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褐色,病健部分界明晰,斑面散生小黑粒,严重时病斑连合成大斑,造成叶枯。 【 发病规律 】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叶点霉〔Phyllostictaeriobotryae Thuem〕。病菌的越冬菌态、越冬场

  • 枇杷芽枯病如何防治

    在许多枇杷栽培资料中,芽枯病属于细菌性病害,叉叫枇杷癌肿病;以细菌性病害防治无效的情况下,有的专家认为可能是真菌性病害,但防治效果甚微。笔者认为芽枯病大多发生在土地耕层较浅,土壤瘠薄,缺水、缺肥的山地:排水不畅、土壤板结的园地也有发生,且大量吸收根死亡。种植过程中枇杷芽枯病如何防治呢? 芽枯病是在水肥条件不能满足生长需要的前提下,导致大量吸收根死亡而引发的生理性病害。 防治措施 1、治疗措施。断腐促根:由于吸收根的大量死亡,主根感染,甚至腐烂。因此,治愈芽枯病的根本在于根系的恢复。应在6月结合控梢促花措施,切除主根腐烂

  • 枇杷树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病虫害防治 夏梢抽发形成结果母枝期间,常见主要病虫害有红蜘蛛、黄蜘蛛、举尾虫、黄毛虫、天牛、枇杷灰蝶、梨小食心虫和枝干腐烂

  • 枇杷赤锈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枇杷叶子大而长,厚而有茸毛,呈长椭圆形,状如琵琶。枇杷与大部分果树不同,在秋天或初冬开花,果子在春天至初夏成熟,比其它水果都早,枇杷种植期间常见的病害有赤锈病的危害,对枇杷的生长造成不小的影响。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些枇杷赤锈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症 状: 是枇杷花前或花期侵入叶片较多的病害。叶上产生橙黄色或黄褐色的锈斑。 防治方法: (1)搞好整枝修剪,改善树冠通透性。 (2)清除落叶,减少病源。 (3)增施花前肥,增强树势,能显著减少发

  • 如何防治枇杷叶尖焦枯病

    黔东南州枇杷种植面积发展迅速,现在大部分已进入结果初期。但是,枇杷叶尖焦枯病发生较普遍,严重影响了树势、产量及品质。目前对该病的报道不多,病原性质尚未明确。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 如何防治枇杷叶尖焦枯病 。 一、病害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多在嫩叶长2 c㎡左右时于叶尖开始出现症状。初为黄褐色坏死,以后逐渐向下扩展,叶尖变黑枯焦。病叶生长缓慢或僵化,叶变小,畸形,重病叶大部分或全部枯焦。新梢弱小,抽梢能力差,有的新梢顶芽枯死,无法抽生新叶片,出现枯枝。果实生长缓慢或形成僵果,出现皱果,落果严重,锈果多,着色差,不易剥皮,

  • 枇杷日灼病防治

    枇杷日灼病属非侵染性病害,是因高温强日照使枇杷树皮、叶片和果实受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 枇杷日灼病防治 。 一、症状 树干发病常出现在阳光直射部位,初期树皮韧皮部干腐变褐凹陷,逐渐变黑甚至发焦,后期病皮龟裂起翘。果实上,初表现为针点大小不等凹陷褐色小点,随病情加重病斑逐渐扩大,凹陷逐渐加深。若通风干燥,受害部分果面会干燥凹陷呈干瘪,色为棕褐色;若环境潮湿,则果实受害部分易腐烂并伴有果汁溢出。叶片受害,表现为叶尖部分或整个叶片变成棕褐色干枯: 二、发病特点 1、发病时期 果实常发生在转色成熟期,大部分枇杷产区在5月上旬

  • 枇杷花穗灰斑病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

    枇杷灰斑病(pestalozzia funerea Desm) 属半知菌亚门。是枇杷的主要病害,能侵害枇杷叶片、嫩梢、花、果实、枝干。在叶片上还有普通型和急性型两类。近年来,枇杷花穗受灰斑病侵害越来越严重,需要加强防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 枇杷花穗灰斑病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 。 一、发病症状 灰斑病的叶片症状呈现灰黄色斑,果实症状呈紫褐色或灰褐色斑;枝干上呈灰褐色斑或黑褐色斑。而花穗上的病斑各有不同:病初,花穗尚未伸长前。在总轴基部或小支轴上有油浸状小点;也有少数先发生在花蕾上的油浸状小点。以后。随着花穗的伸长,病斑向各支轴发展。这时,大多

  • 枇杷花腐病防治主要措施

    枇杷花穗果穗枯萎病(简称花腐病),可在秋天的幼穗期和花期,谢花后发生,它可使整个花穗干枯。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 枇杷花腐病防治主要措施 。 (1)用奇农素1袋(10g) 70%代森猛锌30g 井岗霉素2袋 洗衣粉25g,加水15kg左右喷施,主要在幼穗期7-10d喷一次.连防2次,在以后的果胚期和幼果期发病再喷。有虫再加杀虫药(应避开三次盛花期)。 (2)用奇农素1袋(10g) 硫酸铜 50g(一两) 尿素50g(一两),加水15kg左右喷施。有虫再加杀虫药。该混合液主要在秋天幼穗出现后及每次谢花后喷施。主要喷花穗,将整个花穗喷到滴水为最好。一季先后可喷2~3次(在开花期喷无副

  • 防止枇杷裂果的措施

    枇杷是南方的珍稀水果,在水果淡季的春末夏初成熟上市。果实外形美观,色泽艳丽,果肉柔软多汁,酸甜适口,风味佳美。然而,福建省枇杷成熟期适逢雨季,在枇杷果实着色前后、果实迅速膨大期,如前期久早,又突降大雨,果园排水不良,果肉细胞迅速膨大,造成裂果,轻的仅果皮裂开,重的果肉裂开,露出果核,使果实失去应有的商品价值,而且裂果极易受炭疽病等病菌和昆虫为害。枇杷果皮较薄的品种或在土层过

  • 如何防治枇杷腐烂病?

    枇杷树干腐烂病俗称烂脚

  • 枇杷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枇杷炭疽病主要为害幼苗、叶片及果实。幼苗受害后,使叶片大量枯死脱落,严重时,苗木全株枯死。叶片受害,形成圆形至近圆形的叶斑,病斑后期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直径3~7毫米,扩展后可互相愈合成大斑。果实受害后,在果上形成圆形、淡褐色、水渍状的病斑,后期病斑凹陷,病部生有粉红色的粘粒,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枇杷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1. 做好清园工作 剪除病枝、病果,清扫落叶烂果,集中销毁。特别强调初发病时应及时摘除病果。 2. 加强管理 做好肥水供应,及时防治食果害虫。在采收和贮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机

  • 枇杷炭疽病怎么防治?

    枇杷炭疽病是枇杷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为枇杷的幼苗、叶片和果实。枇杷一旦染上炭疽病,会在果实上形成水渍状病斑,进而导致枇杷果实腐烂,严重影响枇杷种植的产量,造价经济损失。做好枇杷炭疽病的防治工作,是实现枇杷种植产量效益的关键。那么, 枇杷炭疽病怎么防治? 发病条件: 有的年份发生较多,尤以育苗期受害较重。果实成熟期遇暴风雨或果实受害虫为害重,该病易严重发生。 发病症状: 枇杷炭疽病主要为害幼苗、叶片及果实。幼苗受害后,使叶片大量枯死脱落,严重时,苗木全株枯死。叶片受害,形成圆形至近圆形的叶斑,病斑后期中央灰白色

  • 怎样防治枇杷角斑病?

    我国是枇杷生产大国。在对枇杷的长期栽培和选育中,形成了众多的品种,现有枇杷品种300多个。枇杷的分类,主要有枇杷品种原产地分类法和果肉色泽分类法两种方法。枇杷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气候和肥水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稍耐寒,不耐严寒,生长缓慢,平均温度12~15以上,冬季不低-5℃,花期,幼果期不低于0℃的地区,都能生长良好。 为害症状 枇杷角斑病 只为害叶片。开始时产生褐色小斑点,以后病斑以叶脉为界扩大,呈多角形,赤褐色,剧围常有黄色晕环。后期病斑中央稍退色,长出黑色霉状小点(病菌的子座、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为枇杷尾孢菌

  • 枇杷蓑蛾

    【枇杷蓑蛾寄 主】: 包括枇杷、芒果、荔枝、龙眼、石榴、椰子、柑橘、苹果、梨、梅、柿、枣、栗、核桃等果木及台湾相思、白杨、刺槐等园林花卉植物。 【枇杷蓑蛾为害特点】: 以幼虫咬食叶片为害,初龄幼虫食叶肉残留表皮,老龄幼虫咬食叶片成孔洞或缺刻。 【枇杷蓑蛾生活习性】: 雌雄成虫异型。雌成虫无翅,体长9~16毫米,黄白色至淡黄褐色,蛆状。雄成虫具翅,前后翅均透明,体长8~11毫米,翅展18~20毫米,体浅褐色,密生白色长毛。幼虫体浅褐色,腹背有深色点纹,老熟幼虫长约30毫米。蓑囊灰白色,长锥形,丝质紧密,表面无枝叶粘附。 该虫年发生1代,

  • 枇杷角点毒蛾

    【枇杷角点毒蛾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约15毫米,展翅约21-30毫米,雄成虫体小;头黄色,背部灰褐色,腹部黄白色,前翅灰褐色,后翅中央灰黄色。 卵 直径约0.5毫米,圆形。 幼虫 体长约20毫米,赤褐色,体上有瘤状突起,上生白色毒毛。 蛹 长约10毫米,褐色。 【枇杷角点毒蛾发病规律】: 该蛾年发生二代,以幼虫越冬,在翌年5月进行化蛹,第一代蛹期6-7天,第二代13-16天。幼虫有10龄,6-7月发生第一代幼虫,9-10月发生第二代幼虫,幼虫有假死性,群集在叶片上,遇惊吓后,吐丝下垂;老熟幼虫在草丛石砾堆中吐丝结茧化蛹。11月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寿命3

  • 枇杷裂果病如何防治?

    枇杷裂果 属非传染性生理病害,是由于果皮发育与果肉发育不协调、不同步所造成。在成熟期如果雨水比较多就容易裂果,有时候严重的还会发生果腐,使果实失去其应有的商品价值,经济损失非常大,那么 枇杷裂果病如何防治? 发病规律: 枇杷裂果,通常雨水多的年份特别是果实膨大期雨水频繁,园圃湿度高,易发生裂果。不同品种裂果发生轻重差异情况尚缺少调查,值得今后进一步摸清,这对培育抗裂果品种很有必要。一般认为皮薄的果实较皮厚的果实容易裂果。 防治措施: 1、选择不易裂果的品种 2、要减少枇杷裂果,应从加强肥水管理入手。注意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