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胡麻斑枯病



【枇杷胡麻斑枯病为害症状】:
叶片上先出现圆形病班,暗紫色,边缘赤紫色,后逐渐变为灰白色或灰色,中央散生黑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盘。病斑大小约1~3mm,起初表面平滑,随后略变粗糙;叶背的病斑呈淡黄色。发病严重时,许多小病斑联合成大的不规则形病斑,引起叶片枯死脱落。叶脉上的病斑为纺锤形。【枇杷胡麻斑枯病侵染循环】:
病原以分生孢子盘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叶或落叶上越冬。春末夏初,产生分生孢子。越冬病原或新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或人为传播,由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寄主体内,引起初侵染,环境条件适宜时扩展蔓延。该病在全年中均能传播,感病时间长,尤其是春季温暖多雨的梅雨季节和阴雨连绵的秋季,更易感此病,特别是幼芽萌发前后为发病高峰期。【枇杷胡麻斑枯病发病规律】:
该病菌的发育起点温度较低,侵染发育适温为10~15℃;气温超过20℃明显下降。刮台风下雨时也易发生。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土壤板结、透气性差,生长衰弱,栽培管理不善的苗圃地,发病较多。【枇杷胡麻斑枯病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作为苗圃地,应忌年年连作。连作的枇杷苗生长衰弱,病害多,易死亡。苗圃园内一旦出完苗木后,应与水稻或其他作物进行1~2年的合理轮作,才可再育苗。这样既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又能降低该病害的发生率。做好冬季清园工作,清除杂草和落叶,减少初侵染源;早春要及时发现和消灭发病中心,拔除并集中烧毁或深埋病苗、病叶,以减少病原,防止病害扩展蔓延。新植果园地四周应开沟排水,搞好排灌工作;苗圃地以地下水不宜过高、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土壤pH5.5~7.5的田地为宜。低洼、湿度大的苗地,易发生该病,故嫁接后要注意做好深沟高畦和雨后排水以防积水工作。排灌水要避免流经病田。同时做到科学施肥,应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可以达到苗木生长健壮,增强其抗病性,防止植株生长较嫩绿而降低对病菌的抵抗力。疏果可以降低果实炭疽病的发生。疏果树果实套袋后不仅发病率下降,而且发病程度减轻。因为套袋后,果实与病菌的接触机会减少,而且疏果后同一纸套内只有1~3只果实,相对湿度比不疏果套袋的要低。(2)药剂防治:果树成熟前喷0.5∶0.5∶100波尔多液与,隔10~15天喷1次,连喷3~4次。新叶长出后或发病初喷0.3%~0.5%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或苯来特1 500倍2~3次,或30%氧氯化铜500~600倍液。隔10~15天喷1次,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