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感病时初形成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红褐斑,后病斑不断扩大,沿叶缘纵深扩展,使多个病斑联合,但受叶脉限制,多数病斑较
初在叶面上产生针头小点,以后逐步扩大,在叶正面产生不规则黄绿色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不明显,多个病斑可连接成大斑。在叶背面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状物。 发生规律栽植过密,氮肥过多,枝叶幼嫩徒长和通风透光不良。 防治方法 1、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2、及时摘心绑蔓,使枝条在架圃上分布均匀,结合冬剪,清扫落叶集中销毁。 3、化学防治 病害发生较严重时,应用三唑酮750倍、或BASF健达(42.4%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或露娜森(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治疗白粉
根结线虫主要危害根部。猕猴桃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害。苗期受害,植株矮小,新梢短而细弱,叶片黄瘦易落,根系有大量板结。成株期受害,树势弱、枝少、叶片发黄易脱落,结果少小且僵硬;根系体积增大,颜色变深,8厘米长的根上可生5-6个甚至20多个根疣线虫,严重时根疣和病根都变黑腐烂,整株萎蔫死亡。此病以种苗、带病土、水源、农具、人畜等方式传播。 发生规律病原线虫在土壤中或以附着在种根上的幼虫、成虫及虫瘿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源。以种苗、带病土、水源、农具、人畜等方式传播蔓延,线虫为害的根部易产生伤口,诱发根部病原真菌、细菌的复合侵染,加
雄花受害初呈水浸状,后变软,继之成簇衰败凋残,干缩成褐色团块;雌花被害后花蕾变褐,枯萎而不能绽开。在多雨条件下,病部长出白色霉状物。果实受害,初期呈现水渍状褪绿斑块,病部凹陷,渐转为软腐。病果不耐贮运,易腐烂。大田发病严重的果实,一般情况下均先后脱落;少数果由于果肉腐烂,果皮破裂,腐汁溢出而僵缩;后期,在罹病果皮的表面,产生不规则的黑色菌核粒。 发生规律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病组织上越冬,翌年春季,借助风雨传播为害。当温度达20-24℃、相对湿度85%-90%时,发病迅速。 防治方法 1、冬季修剪、清园,施肥后,翻埋表土10-15cm,使
受害症状危害症状果实染病,初期病斑呈浅褐色,周围黄绿色,病健交界处呈暗绿色晕环带。果肉呈淡黄色,内部呈海绵状空洞;中后期病斑渐凹陷,近圆形或椭圆形,褐色,中央常出现锥形腐烂点,表皮不破裂,但易与果肉分离。 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子实体在病残体上或枝干上越冬,翌年春季释放孢子,借风雨传播病害。冬季受冻,排水不良,挂果多,树势弱,枝蔓瘦小,肥素不足的果园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①加强果园管理,重施基肥,及时追肥,增强树势;减少园地荫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冬季彻底清园,清扫落叶落果,剪除病枝,消灭病菌载体;幼果套袋;采收
主要为害根,也为害根颈、主干、藤蔓。引起症状有2种,一种为从小根发病,发病部皮层水渍状斑,褐色,斑渐扩大腐烂,有酒糟味;随着小根腐烂,病斑逐渐向根系上部扩展,最后到达根颈。第二种为根颈部先发病,发病初期主干基部和根颈部产生圆形水渍状病斑,后扩展为暗褐色不规则形,皮层坏死,内部呈暗褐色,腐烂后有酒糟味;严重时,病斑环绕茎干,引起主环割环死,延伸向树干基部。最终导致根部吸收的水分和养分运输受阻,植株死亡。地上部症状均表现萌芽晚,叶片变
根颈部皮层初出现黄褐色块状斑,皮层逐渐变黑软腐。韧皮部易脱落,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患病树新梢细弱,叶片小,叶色淡,长势减弱。当土壤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并逐渐向下蔓延导致整个根系变黑腐烂,病部流出许多棕褐色汁液,木质部变为淡黄色,叶片迅速变黄脱落,树体萎蔫死亡。蜜环菌根朽病的特征是树体基部现黑褐色或黑色根状菌索或蜜环状物,病根树皮内生出白色或浅黄色菌丝,在木质部和树皮之间出现白色扇形菌丛团。 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或菌索在土壤病残体中越冬,翌年春季随耕作或地下害虫传播。主要发生在高温高湿季节,一般在4月前后开始侵染,5-8
主要发生在花期、幼果期和贮藏期,花朵染病后变褐并腐烂脱落,带菌的花瓣落在叶片上引起叶斑,果实受害初期茸毛变褐,随后局部腐烂,造成落果,湿度大时果面产生灰黑色霉层。贮藏期果实易感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枝蔓和叶片。被害处呈污褐色、青绿色、污黑色不规则形或条状污痕,发生在果实上严重降低果品价值。 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部上越冬,翌年由风雨、昆虫等传播。高温多湿、通风不良、蚜虫、介壳虫等分泌蜜露害虫发生多,均加重发
猕猴桃褐斑病主要为害猕猴桃叶片,也为害果实和枝干。发病部位多从叶片边缘开始,初期在叶片边缘出现水渍状污4绿色小斑,以后病斑顺叶缘扩展,形成不规则大褐斑,病斑周围呈现深褐色,中部色浅,其上散生许多黑色点粒,以后多个病斑相互融合,形成不规则形的大枯斑,卷曲破裂,于枯易脱落。潮湿条件下病组织产生黑色霉层。果面感染,则出现淡褐色小点,最后呈不规则褐斑,果皮于腐,果肉腐烂。后期枝干受害后呈褐色,最后导致落果及枝干枯死。 发生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残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风雨飞溅到嫩叶上,可进行多次侵染
果实感病症状 猕猴桃果实发病初期,绿色果面出现针头大小的淡褐色小斑点,圆形,边缘清晰。后病斑逐渐扩大,变为褐色或深褐色,表面略凹陷。由病部纵向剖开,病果的果肉变褐腐烂,有苦味(菌核病果肉无味),剖面呈圆锥状(或漏斗状),可烂至果心,与好果肉界限明显。当病斑直径达到1-2cm时,病斑中心开始出现稍隆起的小粒点(分生孢子盘),常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粒点初为浅褐色,后变为黑色,并且很快突破表皮。如遇降雨或天气潮湿,则溢出粉红色黏液(分生孢子团)。病果上病斑数目不等,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但多数不扩展而成为小干斑,直径1-2 mm,稍
发病初期,感病的花蕾和萼片上出现褐色凹陷斑,后花瓣变为橘黄色,花开时变褐色,并开始腐烂,花很快脱落。受害轻时花虽能开放,但花药和花丝变褐或变黑后腐烂;受害严重时,花蕾不能开放,花萼变褐,花丝变褐腐烂,花蕾脱落,病菌入侵子房后,常引起大量落蕾、落花,偶尔能发育成小果的,多为畸形果,受害叶片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导致整叶腐烂,凋萎严重。 发生规律花萼裂开的时间越早,开花时间越长,发病几率越大,发病越严重;花期遇阴雨,果园建在山凹、背风、近水源地方会加重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提高树体的抗病力。重施有机肥,增
主要危害叶、果实及枝蔓,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和果实品质。发病多从茎蔓幼芽、皮孔、落叶痕、枝条分叉部开始,初呈水渍状,后病斑扩大,色加深,皮层与木质部分离,用手压呈松软状。后期病部皮层纵向线状龟裂,流清白色粘液。该粘液不久转为红褐色。病斑可绕茎迅速扩展,用刀剖开病茎,皮层和髓部变褐,髓部充满乳白色菌脓。受害茎蔓上部枝叶萎蔫死亡。基部发病,则上部枝条枯死后,近地面部位或砧木部,又可萌发新枝,叶片发病,病部先形成红色小点,外围有不明显的黄色晕圈,后小点扩大为2-3毫米不规则暗绿色病斑,叶色浓绿,黄晕明显,宽约2-5毫米,在潮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