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食心虫



【李小食心虫为害特点】:
幼虫蛀果为害,蛀果前常在果面吐丝结网,于网下蛀人果内果核附近,取食近核外果肉,果孔处流出泪珠状果胶,受害果内有大量虫粪,粪中无蛹壳。幼果被蛀多脱落,成长果被蛀部分脱落,对产量与品质影响极大。
【李小食心虫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4.5~7(mm),翅展11~14(mm),体背灰褐色,腹面灰白色。与梨小食心虫很相似,其主要区别为:本种前翅狭长烟灰色,前缘有不甚明显的白色钩状纹(斜短纹)18组,梨小为10组明显;梨小中室端附近有1明显白点,本种没有;本种翅面无明显斑纹,密布小白点,仅在近顶角和外缘,白点排成较整齐的横纹,近外缘隐约可见1月牙形铅灰色斑纹,其内侧有 6~7个暗色短斑,缘毛灰褐色。后翅淡烟灰色,缘毛灰白色。卵 扁平圆形,中部稍隆起,长0.6~0.7(mm),初乳白后变淡黄色。幼虫 体长12mm左右,桃红色,腹面色淡。头、前胸盾黄褐色,前胸侧毛组(K毛)3根毛,臀板淡黄褐或桃红色,上有20多个小褐点,臀栉5~7齿。腹足趾钩为不规则的双序环,趾钩23~29个,臀足趾钩13~17个。蛹 长6~7(mm),初淡黄渐变暗褐色,第3~7腹节背面各具2排短刺,前排较大,腹末生7个小刺。茧长10mm,纺锤形污白色。
【李小食心虫生活习性】:
北方年生1~4代,黑龙江1代,大部分地区2~3代,山西忻州2~4代。均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周围土中、杂草等地被下及皮缝中结茧越冬。此虫为兼性滞育,年生多代地区,除第1代、越冬代外,各代老熟幼虫均有越冬者。李树花芽萌动期于土中越冬者多破茧上移至地表1cm处再结与地面垂直的茧,于内化蛹,在地表和皮缝内越冬者即在原茧内化蛹。各地成虫发生期:辽西越冬代5月中旬,第1代6月中下旬,第2代7月中下旬;忻州越冬代4月上旬至5月上旬,第1代5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2代6月中旬~8月上旬,第3代7月下旬至8月下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和趋化性;羽化后1~2天开始产卵,多散产于果面上,偶尔产在叶上,每雌平均卵量50余粒。卵期4~7天。孵化后于果面稍作爬行即蛀果,果核未硬直人果心,被害果极易脱落,随果落地幼虫因果小多完不成发育,部分幼虫蛀果2~3天即转果,1头幼虫可为害2~3个果,约经15天老熟脱果,于皮缝、表土内结茧化蛹,蛹期7天左右。第2代幼虫于果肉内蛀食不转果,蛀孔流胶被害果多不脱落;幼虫为害20余天老熟脱果,部分结茧越冬,发生3代者继续化蛹。第3~4代幼虫多从果梗基部蛀入,被害果多早熟脱落;末代幼虫老熟后脱果结茧越冬。天敌有食心虫白茧蜂等4种。
【李小食心虫防治方法】:
(1)越冬代成虫羽化前即李树落花后,在树冠下地面撒药,重点为干周半径1米范围内,毒杀羽化成虫,可喷洒25%辛硫磷微胶囊剂每667m20.8~lkg,加水50~90倍喷洒。也可用50%地亚农、20%杀灭菊酯、2.5%敌杀死乳油等,每667m20.3~0.5kg均有良好效果。如药剂缺乏可压土6~10(cm)厚拍实,使成虫不能出土,羽化完毕应及时撤土防止果树翻根。
(2)卵盛期至幼虫孵化初期药剂防治,参考苹果害虫一桃小食心虫树上施用药剂。
(3)有条件的可用黑光灯、糖醋液诱杀成虫。可用性诱剂测报成虫发生动态,指导树上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