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枯叶蛾
【李枯叶蛾为害特点】:
幼虫食嫩芽和叶片,食叶造成缺刻和孔洞,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仅残留叶柄。
【李枯叶蛾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30~45(mm),翅展60~90(mm),雄较雌略小,全体赤褐至茶褐色。头部色略淡,中央有1条黑色纵纹;复眼球形黑褐色;触角双栉状、带有蓝褐色,雄栉齿较长;下唇须发达前伸,蓝黑色。前翅外缘和后缘略呈锯齿状;前缘色较深;翅上有3条波状黑褐色带蓝色荧光的横线,相当于内线、外线、亚端线;近中室端有1黑褐色斑点;缘毛蓝褐色。后翅短宽,外缘呈锯齿状;前缘部分橙黄色;翅上有2条蓝褐色波状横线,翅展时略与前翅外线、亚端线相接;缘毛蓝褐色。雄腹部较细瘦。卵 近圆形,直径1.5mm,绿至绿褐色、带白色轮纹。幼虫 体长90~105(mm),稍扁平,暗褐至暗灰色,疏生长、短毛。头黑色生有黄白色短毛。各体节背面有2个红褐色斑纹;中后胸背面各有1明显的黑蓝色横毛丛;第8腹节背面有1角状小突起,上生刚毛;各体节生有毛瘤,以体两侧的毛瘤较大,上丛生黄和黑色长、短毛。蛹 长35~45(mm),初黄褐后变暗褐至黑褐色。茧 长椭圆形,长50~60(mm),丝质、暗褐至暗灰色,茧上附有幼虫体毛。
【李枯叶蛾生活习性】:
东北、华北年生1代,河南2代,均以低龄幼虫伏在枝上和皮缝中越冬。翌春寄主发芽后出蛰食害嫩芽和叶片,常将叶片吃光仅残留叶柄;白天静伏枝上,夜晚活动为害;老熟后多于枝条下侧结茧化蛹。1代区成虫6月下旬~7月发生;2代区成虫5月下旬~6月和8月中旬~9月发生。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羽化后不久即可交配、产卵。卵多产于枝条上,常数粒不规则的产在一起,亦有散产者,偶有产在叶上者。幼虫孵化后食叶,发生1代者幼虫达2~3龄 (体长20~30mm)便伏于枝上或皮缝中越冬;发生2代者幼虫为害至老熟结茧化蛹,羽化,第2代幼虫达2~3龄便进入越冬状态。幼虫体扁、体色与树皮色相似故不易发现。
【李枯叶蛾防治方法】:
1.结合管理捕杀幼虫。
2.根据越冬幼虫出蛰期预报时间,即在4月中旬左右结合防治蚜虫、红蜘蛛等,喷1次杀虫剂(纵氰菊醋2000倍、灭扫利2000倍等),防治越冬代出蛰而未卷叶的幼虫。
3.依据成虫测报期推算下代幼虫发生盛期,即在6月中旬,7月中、下旬左右结合防治梢叶蛾等各打1次杀虫剂(敌百虫1000倍、敌杀死3000倍),以防治第1,2代卵及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