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细菌性穿孔病 李细菌性穿孔病 【病 原】 : 病原为两种细菌,即由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pruni(Smith)Dowson]和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syringaepv.syringaevanHall.]侵染所致。 【发生规律】 : 病菌在枝条的病组织内(主要在引起溃疡的病斑内)越冬。随着春季气温的升高,潜伏在病组织内的细菌开始活动。果树开花前后,病斑表皮破裂,病菌从病组织中溢出。菌体通过风、雨或昆虫传播,由叶片的气孔、枝条或果实的皮孔侵入内部组织。 温暖、降雨频繁或多雾的天气易造成病害流行。树势衰弱、通风透光不良或偏施氮肥的果园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 (1)农业防治
李树流胶病 李树流胶病 【害虫名称】: 李树流胶病,又名真菌性流胶病,是李树枝干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在温暖多雨季节易发生,尤其在南方发生较多,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干枯死,对树势和产量影响极大。 【 危害症状 】: 李树流胶病大多发生在李树二年生枝和新梢上,发病初期病部微肿脓,暗褐色,表面湿润。病部皮层下有黄色粘稠的胶液。病斑长形或不规则形。以后病部渐干枯凹陷,呈黑褐色,并呈现较大的裂缝。发病后期,病部表面长出大量的梭形或近圆形小黑点,密集在一起,从树皮裂缝中露出。该病长久危害可造成树势极度衰弱,甚至全树枯死。 【发生规律】:
【李树红点病为害症状】: 该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叶片受害后初期病斑为橙黄色,近圆形,稍隆起,有明显的边缘,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颜色加深,叶肉变厚,病斑上密生暗红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器。后期病斑变为红褐色,正面凹陷,背面隆起,长出黑色小点,此为病菌的子囊壳。病叶卷曲,常造成早期落叶。受害果实,果面生有橙红色圆形病斑,稍隆起,以后病斑变为红褐色,有许多黑色小点,会出现畸形果,影响食用价值,易脱落。 【李树红点病发病规律】: 该病是由子囊壳在病叶上越冬,来年春季在果树开花后期,越冬的子囊壳释放出子囊孢子,经风
李红点病 李红点病 【主要特征】:李红点病,症状李红点病仅为害叶片和果实。叶片染病初期,叶面产生橙黄色、稍隆起、边缘清晰的近圆形斑点。病斑逐渐扩大,颜色逐渐加深,病部叶肉也随着加厚,其上产生许多深红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到秋末病叶转变为红黑色,正面凹陷,背面凸起,使叶片卷曲,并出现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埋在子座中的子囊壳。发病严重时,叶片上密布病斑,叶色变黄,造成早期落叶。果实受害,产生橙红色圆形病斑,稍隆起,边缘不清楚,最后呈红黑色,其上散生很多深红色小粒点。果实常畸形,不能食用,易脱落。 【病害原因】:病原 病
炭疽病是为害李树的重要病害之一。生产上威胁很大,在我国李树产区发生较普遍。 【李树炭疽病为害症状】: 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也能为害新梢和叶片。幼果受害时,先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逐步扩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红褐色病斑,病斑处明显凹陷。气候潮湿时长出粉红色的小点,果实成熟期最明显的症状是病斑呈同心环状皱缩。病果绝大多数腐烂脱落,少数呈僵果挂在枝上,枝条受害后,产生褐色褐色凹陷的长椭圆形病斑,表面也长出粉红色小点,枝条一边弯曲,叶片下垂纵卷成筒状。叶片发病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有粉红色小点长出。最后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 【李
【李树囊果病为害症状】: (1)枝干:枝梢呈灰色,略膨胀,弯曲畸形、组织松软;病枝秋后干枯死亡,发病后期湿度大时,病梢表面长出一层银白色粉状物。第2年在这些枯枝下方长出的新梢易发
【症状】 主要为害苗木和成树。叶片染病,叶上产生紫红色圆形至近圆形病斑,直径3~5mm,后变褐色穿孔。湿度大时,老病斑背面长出灰褐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Cerlcospora circumseissa称核果尾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浅榄褐色,具隔膜l~3个,有明显膝状屈曲,屈曲处膨大,向顶渐细;分生孢子橄榄色,倒棍棒形,有隔膜1~7个。子囊座球形或扁球形,生于落叶上;子囊壳浓褐色,球形,多生于组织中,具短嘴口;子囊圆筒形或棍棒形;子囊孢子纺锤形。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被害叶、枝梢或芽内越冬,桃树
【李红点病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叶上病斑圆形、近圆形,直径28mm,橙红色,病部肥厚,上生小红点,即病原菌子座,内含性子器。后期病部变成黑红色,正面渐凹陷,叶背凸起来呈馒头状,出现黑色小点,即病原菌子囊壳。病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果实染病果面产生红色圆形病斑,略隆起,边缘不明显,后期变为黑红色其上散生许多深红色小粒点,病果易落。 【李红点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子囊壳在枯枝落叶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靠子囊孢子进行侵染,78月性孢子器成熟,l0一11月子囊果成熟。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6月开始发生,为
【症状】 主要危害主干和主枝,造成树皮腐烂,致使枝枯树死。病害多发生在主干基部,病初期病部皮层稍肿起,略带紫红色并出现流胶,最后皮层变褐色枯死,有酒糟味,表面产生黑色突起小粒点。树势衰弱时,则病斑很快向两端及两侧扩展,终致枝干枯死。 【病原】 有性态Valsa leucostoma为核果黑腐皮壳,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无性态Cytospora leucostoma为核果壳囊孢,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子座内,扁圆形或不规则形,孢子器内具多个腔室,呈迷宫式。分生孢子梗单胞,无色,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香蕉形,略弯,两端钝圆。子囊壳
【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亦为害枝梢和叶片。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出现暗绿色圆形斑点,逐渐扩大,至果实近成熟期,病斑呈暗紫或黑色,略凹陷。发病严重时,病斑密集,聚合连片,随着果实的膨大,果实龟裂。新梢和枝条被害后,呈现长圆形、浅褐色病斑,继后变为暗褐色,并进一步扩大,病部隆起,常发生流胶。病健组织界限明显。 【病原】 Cladosporium carpophilunm为嗜果枝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短,簇生,不分支或偶有一次分支,暗褐色,有分隔,稍弯曲。分生孢子单生或呈短链状,单胞,偶有双孢,圆柱形至纺锤形或棍棒形,有些孢子稍弯曲,近无色
【症状】 被害果最初在果面上产生褐色小斑点。病斑扩展很快,在数日内便可扩及全果,果肉亦随之变褐软腐。继后病斑表面生出灰褐色绒状颗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层。病果腐烂后易脱落,但不少因水分蒸发较快干缩成僵果。花被侵染后似霜冻状,变褐萎蔫,表层生粉状物。病菌从病果梗、花梗向下蔓延,侵染枝条,形成病斑,易使枝条枯死。 【病原】 李褐腐病是由子囊菌亚门链核盘菌属的核果褐腐病菌[Mo nilinia fructicola(Wint.)Rehm.]侵染所致。病部长出的霉丛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 李褐腐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僵果或枝梢的溃疡部越冬。悬挂在
【症状】 被害枝干皮层呈疱状隆起,随后陆续流出透明柔软的树胶。树胶与空气接触氧化后变成红褐色至茶褐色,干燥后则成硬粒块,病部皮层和木质部变褐坏死,严重时致树势衰退,部分枝干乃至全株枯死。 【病原】 有性态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ribis,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态Dothiorella gregaria为桃小穴壳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座球形或扁球形,黑褐色,革质。分生孢子梗短,不分支。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或纺锤形。子囊腔成簇呈葡萄状。子囊棍棒状,壁较厚,双层,有拟侧丝。子囊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或纺锤形,两端稍钝,多为双列。 【发生
【 主要特征 】 该病主要为害树干和枝梢,也能使叶片和果实受害。灰色膏药病的病斑为灰白色线状菌丝膜,呈圆形扩散,表面较光滑。发病初期,树干和枝梢或叶片出现白色的圆形、半月形或不规则形的病菌子实体,表面光滑,随后逐渐变为灰白色,紧贴在枝干上,似膏药状,所以较膏药
【症状】 病果畸变,中空如囊,因此得名。该病在落花后即显症,初呈圆形或袋状,后渐变狭长略弯曲,病果平滑,浅黄色至红色,皱缩后变成灰色至暗褐色或黑色而脱落。病果无核,仅能见到未发育好的皱形核。枝梢和叶片染病,枝梢呈灰色,略膨胀、组织松软;叶片在展叶期开始变成黄色或红色,叶面皱缩不平,似桃缩叶
【 症状特征 】 李黑霉病主要为害果实。熟果或贮运期染病,初生浅褐色水渍状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扩展很快,病部长出疏松的白色至灰白色棉絮状霉层,致果实呈软腐状,后产生暗褐色至黑色菌丝、孢子囊及孢囊梗。 【 发病规律 】 该菌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落叶、落果上,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从成熟果实的伤口侵入果实,且通过病健果接触传播蔓延。温暖潮湿利其发
【 症状特征 】 李霉斑穿孔病主要为害苗木和成树。叶片染病,叶上产生紫红色圆形至近圆形病斑,直径3~5mm,后变褐色穿孔。湿度大时,老病斑背面长出灰褐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参考桃霉斑穿孔
李侵染性流胶病是李树常见的一种严重病害,在我国李产区均有发生。 流胶病是桃、杏、李等核果类果树普遍发生的枝干病害。发病成因包括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种。前者在各桃产区均有发生,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病害;后者为真菌侵染所致,此病轻者树势衰弱,重者枝干枯死。 【李侵染性流胶病症状】 主要为害枝干。一年生嫩枝染病,初产生以皮孔为中心的疵状小突起,渐扩大,形成瘤状突起物,其上散生针头状小黑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被害枝条表面粗糙变黑,并以瘤为中心逐渐下陷。严重时枝条凋萎枯死。多年生枝干受害产生水泡状隆起,并有树胶流出。 【病原与发生规
【 症状特征 】 李红点病主要为害叶片,果实也可受害。叶片染病,初生橙黄色近圆形病斑,微隆起,病健部界线明显,后病叶渐变厚,颜色加深,其上密生暗红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秋末病叶多转为深红色,叶片卷曲,叶面下陷,叶背突起,并产生黑色小粒点,即子囊壳。子囊壳埋生在子座中。严重时,叶片病斑密布,叶色变黄,常早期脱落。果实染病,果布产生橙红色圆形斑,稍隆起,无明显边缘,最后病部变为红黑色,其上散生许多深红色小粒点。病果常畸形,易提早脱落。 【 发病规律 】 以子囊壳在病叶上越冬,翌春开花末期,产生大量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
【 主要特征 】 李果实褐腐病为害花、叶、枝梢及果实等部位,果实常受害最重,花受害后变褐,枯死,常残留于枝上,长久不落。嫩叶受害,自叶缘开始变褐,很快扩展全叶。病菌通过花梗和叶柄向下蔓延到嫩枝,形成长圆形溃疡斑,常引发流胶。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灰色霉丛。当病斑环绕枝条一周时,可引起枝梢枯死。果实自幼果至成熟期都能受侵染。但近成熟果受害较重。 【 病害原因 】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僵果或枝梢溃疡斑病组织内越冬。第二年春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通过病虫及机械伤口侵入。在适宜条件下,病部表面长出大量的分生孢子,引
缺铁症在果树中常有发生。发生时,叶片部分或全部失绿严重时,叶片变干焦状。所以。缺铁引起的生理病症称失绿症黄叶病,在石灰性、碱性土壤或含锰锌多的酸性土壤中。铁易变成沉淀物不被植株吸收。李缺铁症多以新梢顶端的嫩叶开始表现症状,叶肉黄绿,叶脉仍为绿色,严重缺铁时,全树叶片黄化,结果量少,新梢枯死。 【病因】 土壤pH值高、石灰含量高或土壤含水量高,均易造成缺铁。磷肥、氮肥施入过多,可导致树体缺铁。另外铜不利于铁的吸收,锰和锌过多也会加重缺铁失绿。 【防治方法】 1、施有机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及理化性质。盐碱地果园
李果锈病主要发生在幼果期,在李果面上产生类似金属锈状的木栓层,影响果品的商品价值。 【病因】 在幼果期,喷施含铜的波尔多液,常可导致果锈发生,霜害、病害、机械损伤等也可引发果锈。另外,叶果摩擦,喷药时压力过大可直接破坏果实表面的角质层,使其产生果锈。 【防治方法】 改善树体通风透光状况,疏花疏果,增强树势,可防止果锈严重发生。花后喷施40%多菌灵胶悬剂60010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1次,共23次,可代替波尔多液防治多种病害。
李树栽培范围广泛,品种丰富,在我国,栽培的李树主要为中国李,栽培历史已有3000多年,《诗经》、《齐民要术》中均有李树栽培的记载。中国李分布于全国各地,三华李、芙蓉李和木隽李,可在高温、高湿的南方生长发育;东北美丽李、绥棱红李等能耐-30~-40℃的低温。因此,李树是温带果树中对气温适应性很强的树种。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山西、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四川、广东、辽宁等地栽培较多。中国李不仅在中国分布广且栽培历史悠久,在朝鲜、日本等国也有较长的栽培历史,近百年来,又传至欧美各国。与美洲李杂交,培育出许多种间杂交新品
【症状】 :李桑剑纹夜蛾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的吃光全树叶片。 【病原】 :李桑剑纹夜蛾成虫体长27-29毫米,翅展62-69毫米。体深灰色,腹面灰白色;前翅灰白色至灰褐色,剑纹黑色,翅基剑纹树枝状,端剑纹2条,肾纹外侧一条较粗短,近后缘一条较细长,2条均不达翅外缘;环纹灰白色较小,黑边;肾纹灰褐色较大,具黑边;内线灰黑色,前半部系双线曲折,后半部为单线,较直且不明显;中线灰黑色;外线为锯齿形双线,外侧者黑色,内侧者灰白色,缘线由一列小黑点组成。后翅灰褐色。头部灰白色,额侧黑色,触角丝状,复眼黑色球形,各足胫节侧面具黑纹,胫节
【李日烧病症状】 李日烧病主要发生在果实上,病斑较大,淡红紫色,圆形,稍凹陷,边缘呈不规则形,病斑中央较深,呈轮纹状褐变,果形变化不大。 【病因】 李日烧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是由于降雨后迅速晴天高温所致。受害严重的果实一般都暴露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在树冠上的分布也是在东南和南面较多。 【防治方法】 在高温多雨季节,降雨后适当遮荫可避免果实发生日烧。
李褐腐病 是李树的重要病害之一。江淮流域,江苏、浙江和山东每年都有发生,北方果园则多在多雨年份发生流行。褐腐病在春季开花展叶期如遇低温多雨,引起严重的腐烂和叶枯;在生长后期如遇多雨潮湿天气,引起果腐,使果实丧失经济价值。小编整理李褐腐病的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症状。为害花叶、枝梢及果实,其中以果实受害最重。花部受害自雄蕊及花瓣尖端开始,先发生褐色水渍状斑点,后逐渐延至全花,随即变褐而枯萎。天气潮湿时,病花迅速腐烂,表面丛生灰霉,若天气干燥时则萎垂干枯,残留枝上,长久不脱落。嫩叶受害,自
李子清香多汁,酸甜可口,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一种优良的水果,很受大家的喜爱。但是在种植李子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李子落花落果的现象,那么 造成李子落花落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小编这就来给大家分析。 李树易成花,但常常是满树花,半树果。开花多,营养消耗多,落果现象严重。李树落花落果一般有三个高峰: 第一次落花,自开花完成后开始,落花的原因主要是花器发育不全,失去受精能力或未受精造成的。 第二次落果,发生在开花后29天左右,果实似黄豆粒大小时,幼果和果梗变黄脱落,直至核开始硬化为止。这主要原因是授粉受精不良造成的。比如授粉树
红叶李流胶病:危害红叶李、杏、郁李、毛樱桃、山杏等花木的枝干、果实也可流胶,衰弱树势。主枝、主干被害后病部稍隆起,并流出树胶,雨后或灌溉后流胶加重。胶体失水干燥后变为红褐色至茶褐色坚硬块状物。流胶处多时,致树势衰弱,甚至造成枝干枯死,果实染病后,有黄褐色胶体溢出果面,病部硬化,后期龟裂,商品价值降低。病原有两类:一为真菌;二为非寄生性,主要为霜冻害,病虫害、冰雹、机械损伤造成伤口,或由于修剪、施肥不当、土壤不适、浇水不当等造成营养失调而流胶。预防控制措施:1、加强管理,增强树势。红叶李喜光,较耐干旱,喜温暖也较耐寒,
李霉斑穿孔病 主要为害苗木和成树。叶片染病,叶上产生紫红色圆形至近圆形病斑,直径3~5mm,后变褐色穿孔。湿度大时,老病斑背面长出灰褐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小编给大家介绍李霉斑穿孔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 1.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被害叶、枝梢或芽内越冬,桃树枝条或芽外覆有胶质层,利于病菌抵抗低温,翌年,越冬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先从幼叶上侵入,产出新的孢子后,再侵入枝梢或果实,该菌潜育期因温度高低不同差异比较大、日均温19℃为5天,日均温1℃则为34天,低温多雨利其发病,陕西关中一带,4月
【李短尾蚜为害特点】: 成虫、若虫密集于嫩梢;叶上吮吸汁液,严重时嫩叶畸形卷缩、嫩梢顶端弯曲,致使幼枝节间缩短,花芽生长受阻,并影响开花结实,受该虫危害后极大地降低了观赏价值与商品价值。 【李短尾蚜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 体长1.6mm,宽0.83mm。呈长椭圆形;体淡黄色,光滑,无明显斑纹。额瘤不显;触角有瓦纹,为体长的1/2,第6节鞭部长为基部的3倍。前胸有缘瘤。背毛粗长钝顶。中额毛1对,头部背毛4对;前胸各有中、侧、缘毛1对。腹管圆筒形、淡黄色,基部宽大,向端部渐细;尾片宽圆锥形、灰褐至灰黑色,上有曲毛6-7根。有翅孤雌蚜体长1.
李树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病虫害,危害特别严重的是李树细菌性穿孔病,主要危害李树的果实,严重情况造成李树减产减质,那么如何防治李树细菌性穿孔病呢?下面小编把 李树细菌性穿孔病防治技巧 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种植更好的李树。 李树细菌性穿孔病在病果果皮上先以皮孔为中心产生水渍状小点,扩展到2厘米时,病斑中心变褐色,最终形成近圆形,暗紫色,边缘具水渍状晕环,中间稍凹,表面硬化粗糙,呈现不规则裂缝的病斑,达35厘米左右。湿度大时,病部可出现黄色溢腕,病果早期脱落。 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菌侵染,使病势加重。树势弱、排水通气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