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象甲

【梨象甲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14毫米。暗紫铜色有金绿闪光。头管长约与鞘翅纵长相似,雄 头管先端向下弯曲。触角着生在前l/3处;雌头管较直、触角着生在中部。头背面密生刻点,复眼后密布细小横皱.腹面尤显。触角捧状11节。端部3节宽扁。前胸略呈球形、密布刻点和短毛.背面中部有"小"字形凹纹。鞘翅上刻点较粗大略呈9纵行。足发达。中足稍短于前后足。   卵椭圆形.长1.5毫米。初乳白渐变乳黄色。幼虫体长12毫米,乳白色,体表多横皱略弯曲。头小,大部缩入前胸内.前半部和口器暗褐色,后半部黄褐色。各节中部有1横沟,沟后苛生有1横列黄褐色刚毛。胸足退化消失。蛹长9毫米,初乳白渐变黄褐至暗褐色,被细毛。【梨象甲生活史及习性】:  年生1代,以成虫于6厘米左右深土层中越冬;少数2年1代,第1年以幼虫于土中越冬,翌年夏秋季羽化不出土即越冬.第3年春出土。越冬成虫在梨开花时开始出土,梨果姆指大时出土最多,出土期为4月下旬~7月上句。落花后降透雨便大量出土,如春旱出土少并推迟出土期。出土后飞到树上取食为害,白天活动,晴朗无风高温时最活跃,有假死性。早晚低温时遇惊扰假死落地,高温时常落至半空即飞走。为害l~2周开始交尾产卵,产卵时先把果柄基部咬伤.然后到果上咬1小孔产1~2粒卵于内,以粘液封口呈黑褐色斑点,一般每果产1~2粒卵。6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成虫寿命很长,产卵期达2个月左右。每雌可产卵20~150粒,多为70~80粒。发生期很不整齐,果实成熟期尚可见成虫。卵期1周左右。幼虫于果内为害20~30天老熟、脱果入土做土室约经月余开始化蛹。蛹期1~2个月,羽化后于蛹室内即越冬。产卵果于产卵后4~20天陆续脱落,10天左右落果最多;脱落迟早与咬伤程度、风雨大小有关。多数幼虫需在落果中继续为害至老熟才脱果。【梨象甲为害特点】:  成虫食害嫩枝、叶、花和果皮果肉。幼果受害重者常干萎脱落.不落者敲害部愈伤呈疮痂状俗称"麻脸梨";成虫产卵前后咬伤产卯果的果柄.致产卵果大多脱落。幼虫丁果内蛀食,没脱落的产卵果,幼虫孵化后于果内蛀食多皱缩脱落.不脱落者多成凹凸不平的畸形果。【梨象甲防治方法】:(1) 人工防治:利用成虫假死习性,可在清晨进行摇树捕杀。 6月以后树下发生落地果时,要及时捡净,每隔5—6天捡一次。 (2) 地面撒药:在去年梨象甲发生严重的地块,在成虫大量出土之前进行地面撒药,可用2%杀螟硫磷粉剂, 每株用药量0.5公斤,每隔15天撒一次,连施2—3次。2.5%对硫磷100倍液或撒施毒土,每亩用商品农药0.5公斤。2.5%敌百虫粉剂0.4公斤+25公斤细砂,拌均后撒于寇下。90%敌百虫100倍液,每株用药水1公斤。(3) 树上喷药:在成虫尚未产卵前,可喷布80%敌白虫800倍液。成虫大量啃食幼果,每株平均有成虫3—5头时,可喷布50%久效磷混加90%敌百虫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80%敌敌畏1000倍液, 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喷布二次,防治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