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食芽蛾



【症状】
:幼虫为害梨树芽、叶及嫩皮。【虫害特征】梨食芽蛾的形态特征:成虫体长7毫米,翅展约15毫米,触角丝状,前翅基部和中部及外缘各具黑灰色斑纹1条。基部和中部斑纹较短,由前缘向外后缘斜伸至翅中部,外缘者较长,横贯前翅外缘,中部和外缘的斑纹之间还有1个颜色稍浅的斑纹。卵扁圆形,直径0.8毫米,初为白色后变黄白色。幼虫体长10毫米左右,红褐色。头褐色,前胸盾和胸足及臀板黑褐色,各节体背具8个毛瘤,上生毛1根。蛹长约8毫米,黄褐色。

【危害症状】
梨食芽蛾的为害症状:幼虫用丝和碎屑将芽、鳞片黏于花丛或叶丛基部,潜在其中食害芽、叶及嫩皮,幼虫不钻入髓中,有别于梨大食心虫。

【发生规律】
:梨食芽蛾的发生规律:辽宁、河北、山西年生1代,黄河故道1年2代,均以小幼虫在花芽中结茧越冬。第二年春天芽萌动后,幼虫开始活动转芽为害,蛀入膨大的芽中,用丝和碎屑封口,后用丝把芽的鳞片黏于花丛或叶丝基部,幼虫潜在其中食害嫩皮,导致花、叶丛萎蔫。每虫可连续为害2至3个芽,幼虫不会钻入髓中,有别于梨大食心虫。1代幼虫为害至5月中旬老熟化蛹,较整齐。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卵散产在叶上,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孵化盛期,初孵幼虫多在叶背基部或叶脉分枝处啃食叶肉,稍大便蛀芽,为害数个芽以后于9月下旬在芽中做茧越冬。2代区发【病原】: 成虫体长7毫米左右,翅展约l5毫米,触角丝状,复眼黑褐色。前翅基部和中部及外缘各具黑灰色斑纹l条,基部和中部斑纹较短,由前缘向外后缘斜伸至翅中部,外缘者较长,横贯前翅外缘,中部和外缘的斑纹之间还有1个颜色稍浅的斑纹。卵扁圆形,直径约0.8毫米,初白后变黄白色。幼虫体长10毫米左右,红褐色。头褐色,前胸盾和胸足及臀板黑褐色,各节体背具8个毛瘤上生毛1根。蛹长约8毫米,黄褐色。生活史及习性辽宁、河北、山西年生1代,黄河故道1年2代,均以小幼虫在花芽中结茧越冬。翌春芽萌动后,幼虫开始活动转芽为害,蛀入膨大的芽中,用丝和碎屑封口,后用丝把芽的鳞片粘于花丛或叶丛基部,幼虫潜在其中食害嫩皮,致花丛、叶丛萎蔫。每虫可连续为害2-3个芽,幼虫不钻入髓中,有别于梨大食心虫。l代区幼虫为害至5月中旬老熟化蛹,且整齐。6月上旬大量羽化,卵散产在叶上,6月下-7月上旬进入幼虫孵化盛期,初孵幼虫多在叶背基部或叶脉分枝处啃食叶肉,稍大便蛀芽,为害数个芽以后于9月下旬在最后为害的芽中做茧越冬。2代区发生期和为害期均较1代区提早30天左右,第1代成虫于8月中下旬出现,以第2代幼虫在被害芽内越冬。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剪除越冬虫芽。开花期摘除被害花丛和叶丛。
化学防治
越冬幼虫转芽期和6月下旬至7月间幼虫孵化期(梨花芽露绿至开绽期)各喷1次敌敌畏,两期用药都可以和防治梨大食心虫相结合。在越冬幼虫转芽为害时(即花芽露绿至开绽期)用5005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在幼虫孵化期(6月下旬至7月)用5005乳油2000倍液喷雾消灭,共喷2次,间隔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