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溃疡病的预防措施
溃疡病是柑橘主要的病害之一,很多果农提起它都会头疼,打药频繁,危害严重,防治效果还不理想。该病危害柑橘叶片、枝梢和果实。苗木和幼树受害特别严重会造成落叶、枯梢,影响树势;果实受害重者落果,轻者带有病疤不耐贮藏,发生腐烂,大大降低果实商品价值,使果农增加病虫防治成本,经济效益受损。一、危害症状
1、叶片受害
开始在叶背出现黄色或暗黄绿色针头大小的油渍状圆斑,扩大后,同时在叶正、背两面均逐渐隆起,成为近圆形、米黄色的病斑。不久,病部中央破裂,隆起更显著,表面粗糙,木质化,呈灰白色或灰褐色火山口状,病部多为圆形,常有轮纹或螺状纹,周围有黄色或黄绿色的晕环,在紧靠晕环处常有褐色的釉光边缘。有时几个病斑互相连合,形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后期病斑中心凹陷成火山口状裂开。
2、枝梢受害
病斑特征基本与叶片病斑相似,开始出现油渍状小圆点,暗绿色或蜡黄色,扩大后成灰褐色,木质化,比叶片上的病斑更加凸起。病斑中间凹陷,如火山口状裂开,但无黄色晕环,严重时引起叶片脱落,枝梢枯死,以夏梢尤为严重。
3、果实受害
在果实上的病斑也与叶片上的相似,但病斑较大。木质化程度比叶片病斑更甚,更为坚实,病斑中央火山口状的开裂也更为显著,有的柑橘品种在病、健部分分界处有深褐色釉光边缘。由于品种的不同,釉光边缘的宽窄有差异。病斑只限于在果皮上,发生严重时会引起早期落果。
二、发生规律
柑橘溃疡病流行的基本条件是高温多湿与感病的幼嫩组织相结合,柑橘溃疡病发生是否严重常与以下因素有密切关系。
1、气象因素
在气温适宜条件下,雨量与病害的发生成正相关。高温多雨季节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传播,病害发生严重。一年可发生3个高峰期。春梢发病高峰期在5月上旬,夏梢发病高峰期在6月下旬,秋梢发病高峰期在9月下旬,尤以夏梢最为严重。若遇干旱季节,虽处于嫩梢期,温度亦适宜,但缺少雨水,温度低,病害就不会发生或发生很轻。
2、栽培管理
不合理的施肥,会扰乱柑橘的营养生长,一般若施氮肥过量,会促进病害的发生,而增施钾肥,可减轻发病。凡摘除夏梢控制秋梢生长的果园,溃疡病显著减少。留夏梢的果园,溃疡病发生常较严重。凡潜叶蛾(甲)、恶性叶甲、凤蝶等害虫严重的果园,由于虫害造成大量伤口,利于病菌侵入,溃疡病常发生较严重。
3、品种感病性
柑橘不同种类和品种对溃疡病感病性的差异很大,一般是橙类(尤其是红江橙)、沙田柚、柠檬最易感,柑类的蕉柑、椪柑、温州蜜柑等感病较轻,橘类如年橘、朱红橘、四会橘、南丰蜜橘较抗病,金柑最抗病。柑橘不同品种对溃疡病感病性差异与气孔数目、大小及孔口结构有密切关系。感病的品种,其单位面积气孔数目较多,孔口通过开张较大;抗病品种单位面积气孔数较少,孔口通过开张较小。
4、树龄
幼苗和幼龄树更易感病,树龄愈大发病愈轻。因为幼苗及幼龄树的夏、秋梢多,抽梢的次数多,有利于病菌侵入。
5、柑橘生育期
溃疡病菌一般只侵入一定发育阶段的幼嫩组织,对刚抽出来的嫩梢、嫩叶、刚谢花后的幼果,以及老熟了的组织不侵染或很少侵染。因为很幼嫩的组织的气孔尚未形成,病菌无法侵入。而老熟了的组织,原有气孔多数处于老化,中隙极小或闭合,病菌侵入困难。
三、预防措施
1、冬季清园时剪除病枝、病叶并烧掉,以减少越冬病原数量。
2、减少氮肥施用,通过增加使用生物菌肥、腐殖酸肥、海藻酸肥等肥,叶片喷施多肽,海藻酸肥等来提高树体抗逆性。
3、抹梢控梢,统一放夏梢、秋梢。抹掉先抽发出来的零星夏梢、秋梢和晚抽发出来的零星夏梢、秋梢,留下大量抽发时的夏梢、秋梢,然后喷药保护。掌握好喷药时期,一般幼龄树应在各次梢期萌芽后喷第1次药,叶片转绿期喷第2次药;成龄树应在花谢后10天、30天和60天各喷一次药,秋梢展叶期和转绿期各喷一次药。
药剂选择:幼果期和芽长1cm的时候,是预防的关键时期。建议使用安全药剂噻霉铜1000倍;噻唑锌800~1000倍喷施。其他时间则使用氢氧化铜800倍;硫酸铜钙800~1000倍;络氨酮500倍喷雾轮换用药,7~10天一次!
4、加强柑桔潜叶蛾的防治,以减少伤口,降低溃疡病侵入的机会。
四、注意事项
柑橘溃疡病的防治并不是根据固定的间隔时间喷药的,而是根据当月雨水的多少来调整喷药次数的,雨水多的月份喷药防治次数增加,雨水少的月份喷药防治次数少。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