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种仁斑点病
【板栗种仁斑点病为害症状】:
栗种仁上产生黑灰色、黑色或墨绿色腐烂病斑,并逐渐变成干腐,出现空洞,空洞内有灰黑色菌丝丛,种仁易粉碎。病部常被细菌感染,变成软腐,产生异臭味。种皮表面也覆有黑灰色菌丝层,种皮下形成粒点状子座。栗果贮藏时,种皮常破裂,露出病菌子座,呈疮痂状。有时从种皮外观看,无明显变化,但里面种仁已变黑、腐烂。本病还为害栗树枝、干,引起干腐博。【板栗种仁斑点病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枝干病斑上越冬,病菌孢子借助风雨传播,侵染果实。病害在板栗近成熟期开始发病,成熟至采收期病果粒稍有增多,常温下沙贮和运销过程中,病情迅速加重。沙贮温度在25℃左右时有利于病害发生发展,15℃以下时病害发展缓慢,5℃以下时基本停止发展。种仁表面失水有利于病害发展,但过多失水则病斑扩展缓慢。幼树、壮树发病轻,老树、弱树发病重;通风透光良好栗园发病轻,通风不良的密植园发病重;树体上病虫害、机械伤多的栗园发病重;早采收和贮运过程中机械伤多的栗果发病重。 板栗生长期,幼果即带菌。8月底9月初板栗将成熟时开始出现症状,但发病率很低,平均0.5%。采收期病粒率约3%,仍不致造成损失。采收后经过沙藏、预选,到交售收购站时,病粒率大大增高,平均达8%。经加工挑选成为商品栗,病粒又增多,平均10%,达最高峰。此后气温降低,发病率不再增长。采收后至加工期15~25天期间,气温较高,是病情发展的关键时期。【板栗种仁斑点病防治方法】:? 控制栗种仁斑点病的关键是减少经营环节,改善贮运方法及条件,缩短在常温下贮运的时间,及时进入冷藏或装入冷藏船,采取以降温和防止栗实失水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措施。增强树势,提高抗病性,也是综合防治的重要内容。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减少树上枝干发博? 2、及时刮除树上干腐病斑,剪除病枯枝,减少病菌侵染来源。 3、采收时,注意减少栗果机械损伤。用7.5%盐水漂洗果粒,除去漂浮的病果粒,将好果粒捞出晒干、贮藏。